弘廓深委,凡邇可至也。
  華蓋巖,在石墨池上。宋末,詔舉邑令張壎卜居其前。
  候仙巖,在碧巖洞東數武。
  霧豹巖,在碧巖洞下。
  碧玉巖,在丹谷泉上。
  眾真巖,在茅洞側。
  錢真人誦經巖,在燕口洞上。
  金牛穴,在梧枝洞東,秦時採金,獲金牛,為女子所觸,遂擲而出,取之不可,逐牛至丁角,地名因日上欄、下欄。又有曰轟牛,牛輯入海,不復睹之也。《輿地誌》亦一石。
  曲水穴,在碧巖下。
  茅山誌卷之六竟
  茅山志卷之七
  上清嗣宗師劉大彬造
  括神區篇
  水
  東西楚王澗,舊記崇禧觀東二澗是也並華陽西洞三水合流,直至崇禧觀前。昔楚威王游憩于上,故名。《隱居》云:隱居今所住之東面一橫壟,西南有大石壁,內有洞,外數步便有一湧泉水,冬夏清流,即下解所資。近外洞口又有一湧泉,水勢迺駛上者,冬溫夏玲,正對邏前小近.o下復有一穴湧泉,特奇,大水大旱未嘗增損,色小白而甘美,柔弱灌注無窮,但恨盡在山西,自不得東流耳。按,橫壟即洞嶺,下解即崇禧觀,此水迺楚王澗也。
  鶴臺澗,《隱居》云,度積金壟,東南有一石穴,水東流極好,其處隱障,甚可合丹,正菌山之前,陶塘澗。
  宜春澗,在中茅東,任真人就東流水合丹,正古洞天綰之前也。
  九曲澗,支流自大茅左臉而下達于萬蒲潭也。
  大澗,在金菌山東。
  流杯僩,在雷平山西。
  碧標澗,在大茅西二里,郭四朝真人嘗於其處種棣。
  白李溪,在小茅北,展上公種白李處。
  蒼龍溪,在良常山西,俗呼玲水澗。
  喜客泉,在大茅北垂方池,數尺。客至,泉即踴躍津津然,或臨以聲勢,則凝不為動,亦一奇也。一庵事孫寒華香火。
  益人泉,在大茅東嶺上《登真隱訣》云,天市壇左右有泉,皆金玉之津,飲之益人,。故名。
  玉蝶泉,在颼輸峰,西垂,二口貯泉,至冬一冰一溫,又名陰陽井。
  白玉泉
  靈泉,在積金山上。
  洞泉,通仙橋一池是也。
  玉砂泉,在中茅西。司命君埋西胡玉門丹砂於中茅玄嶺,泉水飲之益人。
  朱砂泉,在小茅西。
  鹿跑泉,大羅源之左,古人精修,仙鹿為發此泉。
  百丈泉,在拱辰峪。
  鎖飲泉,在大茅南垂,泉作乳色。
  海眼泉,有二,舊記一在楊尚書山房,泉湧能應潮候,當積金中茅之西,今西園一泉是也。一在石墨池西。
  丹谷泉,慶雲洞之東。昔有道人取水合丹,童子易他水,道人識之,由是得名。
  田公泉
  陶公泉在皇甫峪。
  玉液泉,有二。其一在仙人捧石之北,其泉甘香,微若乳色,能已腹中諸疾,今見其正白,亦呼為白泉。一在三角山玉液庵。
  撫掌泉,一名冬溫泉,在昭明讀書臺下,聞擊掌聲,泉湧如沸,方池常湛如也。
  一勺泉,在昭明讀書臺後巖上。
  天池,在大茅頂,神龍所都,大旱不涸。
  豢龍池,在天聖觀,大中祥符問勸取龍子,御製歌送還山。
  碧玉池,在天聖觀碧玉天帝殿前。
  放生池,在常寧鎮東。
  石墨池,即莒蒲潭。漢費長房學道于此。書符滌硯,澗石悉為墨色,至今用池水合藥,有奇驗。
  玉津池,在崇壽觀前。
  周真人池,隱居弟子周子良池,在靈寶院。
  雷平池
  郭干塘,在長隱山東數里,村名郭干,迺郭四朝真人外解,有一塘水常滿,鄉人涸之,輒有雷電。至今請雨有驗,每朝真日,異香襲人。定錄君受言。四朝往曾使人種植於此地,年年四朝每行,皆過詣此山,以造思和,游看原阜。
  赤石塘
  梅家塘,在海眼泉西。
  陶塘,在雷平山西。
  護軍潭,在丁角路傍許長史之外解。每自外還,先於此沐浴、齋潔,方入山,其精虔如此。
  白龜潭,在銜珠山前。梁天監中,隱居弟子周子良築靜室朱陽館,因積茅覆屋,後有殘茅,周往斂積,見一白龜,長可六七寸許,身形皮甲,通白如滑石,唯靨上有黑文,狀如符書,不可識,捉取玩弄,復放之潭,去數百步外,來此積茅中,是表真瑞也,。詳見《周氏玄通記》
  大羅源在中茅西。
  桐華源,在鶴臺澗上。
  霞架海,在桐華源上。
  丹砂泓,在燕口洞東。
  陽谷沂《太元內傳》金陵福地詳之矣。《隱居》云陽谷沂,源出中茅前,大茅後,數水相注,合為一濟。諸水無註者,事見稽古蹟篇。
  壇石橋亭
  九層壇,有二。其一在乾元觀,朱觀妙所築。一為上清宗壇。
  禮師壇,在雷平頂,南唐王貞素建。
  火院壇,在玄洲精舍。
  八卦臺,在茅洞東。
  仙女臺,在疊玉峰。
  釣魚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