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光世,禮與世大異者,不棺不槨,拂山平之上,掃深樹之下,單衾覆於地。
  《太上太真科》曰:若祠祀先人,應知歸否者。有功德升度得道,子孫仁孝,則化形來遊,故所設也。亦尸解之類。
  《金闕聖君傳》曰:靈書紫文者,或日《五老寶經》,有之者尸解,行之者成道。
  《東海青童傳》曰:《保洞觀經》曰:蕾買靈上玄品有之者,白日尸解。
  《抱朴子》曰:道林中有五種尸解符,今太玄陰生符及是一病解者。
  《列仙傳》 曰:寧封,黃帝時為陶正,以火自燒而隨煙上下。《真誥》云:寧生服石腦而火則是作,火解也。
  又曰:司馬季主,漢文帝時人,受西靈子都劍解之道。在委羽山大有宮。服明丹之華,抱扶晨之暉,貌如女子,鬚長三尺。一男名法育,一女名濟華,同得《道真訣》。云季主服靈散潜升,猶首足異處。此語似作劍兵解法。兵解則不得在太極,而其女尚讀《洞經》,便是別修高法也。
  守玄白衛隱居太茅山東,守玄白能隱形,亦數見身介琰者,白羊公弟子也。今在建安方山。琰初為孫權所殺,解化而去。
  又曰:愕綠華者,女仙也。顏整,晋穆帝昇平三年己未,十一月十日,降於羊權家,自云南山人。權字道學,即晋簡文時黃門侍郎羊欣之祖也。權及欣皆潜修道要,耽玄味真。綠華云:凡修道之士,視爵位如過客,視金玉如瓦礫,則得長生。因授權尸解法,亦隱景化去。
  又曰:中侯王夫人於兄子晋處受飛解脫綱之道。
  又曰:蔡天生,上谷人,少賣香於野外。性仁好道,逢河伯少女市香天山。
  又曰:韓崇,字長季,吴郡人也。漢明帝時人,少好道,林屋仙人王璋玄曾授以流珠丹一法,崇奉而修之。太有驗後,璋玄授以隱解而去,入大霍山,度世為右理中監。
  《漢起居注》曰:李少君之將去也,武帝夢共登高山,見使者稱太一之命召請· 。既覺,語左右曰:少君將去。數日,果病死,解去。
  《靈寶赤書》曰:《三元王符》與靈寶五篇真文 同出太玄都玉京山紫微上宮。此文禳陽九百六劫,會之數,度學者之身。玄都有此經,佩之得為聖上朝太清,功德未滿,即得尸解。
  又曰:社契,字廣平,京兆人。建安初,來江東依孫策。後遇介琰先生授之。以稱異人。再拜,奉其香火,少女乃教其朝天帝王皇之法,尸解而去。隱存方臺。
  《老君傳》:九真五石,並日暫入太陰。權過三官者,始得上解之法。
  又曰:紫陽公傳西城劍解之法。修佩神劍七年,朱書符解化去。若以曲晨飛精題之者,立能變遁隱化,太一遣吉光寶衣來迎。
  又曰:王遠,字方平,見蔡經骨相,當尸解,且告以要言。方平冠遠遊冠,朱衣虎頭鞶囊,五色綬帶,劍黃色,少髭,長短中人也。乘羽車,駕五龍,異色綬帶,前後麾節幡旗,自天而下。須臾,引見經父兄,因遣之。召麻姑,姑報先被詔,按行蓬萊,今便往願,還來即去。如此兩時,聞麻姑來,先聞人馬聲,從官當半於遠姑至,經舉家亦見之。是好年才如姅,於頂上作髻,餘髮散垂至腰。衣有文彩,又非錦繡,光彩曜日,不可名狀,皆世所無也。入拜遠,遠為之起立,各進行廚脯行雲,是麟脯遠去。經父母怪私問經,經曰:王君常在崑崙山,往來羅浮等山。山上有宮室,王君出,唯乘一黃麟,十數侍者。每行,山海神皆奉迎拜謁也。遠有書與陳尉,其書廊落,大而不正。先是,無人知方平名,遠用此知之。陳存錄王君手書於小箱中也,經後尸解而去。
  又曰:張微子,漢詔帝時將作大匠張慶女也。微子好道,得尸解。
  又曰:蘇子訓者,齊人也,人莫知其有道。在鄉里行信讓,積年,顏色不老,人追隨之不見。所常服餌,好清談,常閑居讀《易》,為文皆有意義。京師貴人聞之,莫不虛心謁見,不可致之。後至適出門,諸貴人冠蓋塞路,諸生具言適去矣,東陌上乘驢者是也。各奔馬逐之,不及。子訓至陳公家言曰:吾明日當去,不復還也。陳公以葛布單衣一送之,至時,子訓死,解化仙去。
  又曰:陰長生,新野人也,後漢戚里專務道術,聞馬明生得度世之道,乃造焉。明生但日夕別與之高談,論語當世之事,治田農之業。如此十餘年,長生不懈。同事明生者十二人皆悉歸,唯長生彌肅。明生曰:子真得道矣。乃將入青城山,以太清神丹經授之。丹成仙去。著書九篇,云:上古仙者多矣,但漢興以來四十五人,連餘為六矣。三十人尸解,餘並白日仙去。
  陰君自序曰:漢延光元年,新野山北之子受仙君神丹要訣,道成去世,付之名山。於是陰君裂黃素,舄丹經。一通函以文石,置嵩高山;一通黃櫨簡漆書之,函以青玉,置太華山;一通黃金之簡刻而書之,函以白銀,著蜀經山;一封縑書合為一篇,付弟子,使世世當有所傳付。又著詩三篇,以示將來也。
  又曰:成仙公名武丁,桂陽人也。後漢時為縣小吏,少言大度,博通經學,不從師授,有自然之性。時先被使京,還過長沙郡,投郵舍不及,遂宿於野。忽聞樹上人語云:向長沙市藥。平旦視之,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