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人信之。如四時不欺,與賢者論議,不自專執者,可傳授也。又有好求勝法,從善如流,好近賢智,無猜疑行。聰明而賞別真偽,謹慎而言不過行,柔弱而無過惡,能師勝己而無悖慢,重其師教如貧之得寶。尊奉師長而不辭勤勞,請益之心,夙夜不懈。如此之類方可授經。
  又曰:有上清列紀經者得為太極仙人。益能誦之者,遂為上清之君也。有玉清隱書者,日一夕當致真仙,論道講妙。有四極明科經者,則玉帝遣五方神兵,左右三官檢制靈文。
  《靈寶經》曰:元始洞玄靈寶赤書五篇真文者,於元始之先,空洞之中,天地未根,日月未光,幽幽冥冥,無祖無宗,靈文間藹,乍存乍亡,二儀待之,以分太陽,待之以明,靈圖革運,玄象推遷,乘機應運,於是存焉。天地得之而分判,三景得之而發光,靈文鬱秀,洞映上清,發乎始青之天而色無定方,支勢曲折,不可尋究元。始鍊之於洞陽之館,冷於飛火之庭,鮮其正文,瑩發光芒,洞陽氣赤,故號赤書。天寶之以致浮,地祕之以致安。五帝賞之,以得鎮三光,乘之以高明。上聖奉之以致真,五岳從之以得靈,天子得之以致治,國享之太平,皇靈文之妙德,標天地之玄根。威靈恢廓,普加無窮,蕩蕩大化,為神明之宗。其量莫測,巍巍太空,生天立地,開化神明。上謂之靈施鎮五岳,安國長存;下謂之寶靈寶玄妙,為萬物之尊。
  又曰:太上八威策文今靈寶五符後有一符,名太上八威策以制虎豹山精也,太上隱書金真玉光經即太上玉晨傳也。素靈洞
  玄大有妙經,即西王母傳也。玉佩金璫太極金書,即扶桑大帝君傳也。飛行羽經,即中央黃老君傳也。太宵隱書瓊文玉章,即太帝傳也凡諸傳並有真經,或人高而法下,或衛重而位輕,此傳雖有新法,以黃庭內經為主,是為太極經也。赤丹金精石景水母經此似紫文服日精法,天皇象符,以合元氣,黃書赤界,長生之要。
  《洞真玄經》曰:無太一金閣,五星隱錄,後聖七符,空山石函,丹臺章玄黃,五行天母抱圖者,皆不得聞見至道也。
  《洞真經》曰:玉室者,三九素語,玄丹上化三真洞元之道,藏於內。
  又曰:高上藏三元玉撿三元布經於其內曲室者,太微天帝君祕九丹上仙文之所也。元始五老又祕五篇真文於其內。
  又曰:東海青華小童治玉革青宮內,其東殿架上有寶經三百卷,玉訣九千篇,主學仙簿籙,應為真人者授之。玉晨監仙侍郎典之。
  又曰:玄靈臺五老寶經及玄母八門金臺玄丹三真洞元之經藏其內。
  又曰:九天關臺上有上皇太真高帝玉名及後聖真人簿籙,太處玉晨監典之。
  《太洞玉經》曰:玉晨延以金華之堂,太上書以明玉之札。
  又曰:龍山是玉清天中高臺名也,天帝玉字在其中。
  又曰:萬華宮有上帝寶經,玉清隱書。
  《大洞經》曰:有玄雲羽室,黃老元君經封在其中。
  又曰:黃老元君經封在素瑶臺及北寒金臺。
  又曰:有聞風玉臺總司學道仙籍。
  又曰:雌一玉檢,祕在九天之上,大有之,名太玄靈臺。
  又曰:有混成玉堂大洞真經在其中。
  又曰:大洞真經者,三五之祕號真道之至精,三一之極章,並玉清之禁訣,高上之祕篇也。又太上九真明科經云:大洞真經雌一寶經素靈妙經三奇之章,高上玉皇,寶篇祕在九天之上,大有之官,太玄靈臺玉房之中也。三籙者,眾經之端也。金籙、黃籙、玉籙也。夫靈寶經者,有內外。外教雜.教,隨人所悟,說之不必盡言也,趣令前人受悟為限也;內教者,真一妙術,發自內心,行善得道,非從外來。若道可假外而得者,便應以道,授至真不變,湛然常存也。三皇經者,玉清洞真,上清洞玄,太清洞神。又太極隱注寶訣經云:受三洞經,當絕人事而行之也。總三洞名太上洞一,高上之經矣。
  《大洞真經》,或日《太真道經》,或日《太清上道觀天內經》,上清之高旨,極真之微辭,飛仙之妙經也。
  《靈寶經》,或曰洞玄,或云太上,《昇玄經》曰:皆高仙之上品,虛無之至真,大道之幽贊也。三皇天文,或云洞神,或云洞仙,或云太上玉策。此三洞經符道之綱紀,太虛之玄宗,上真之首經矣。豈中仙之所聞哉。
  又《金籙簡文經》 曰:三洞寶經,自然天文也。
  又《太上太真科,經》云:大化始立,人風真淳,故三寶度三品人。洞神名仙寶之道,按三皇之世。洞玄名靈寶之道,明三才度五帝之世。洞真名天寶之道,紀清正之方濟三代之後。
  又《太上倉元經》云:三洞經者洞真上清也,洞玄靈寶也,洞神三皇也。
  又《靈書經》曰:元始以龍漢之年撰十部經,告西母曰:太上紫微宮中,金格玉書靈寶真文篇目有妙經,其篇目今以相示,皆刻金為字,書於玉簡,題其篇目於紫微宮南軒。太玄都玉京山亦具記其文。
  《道君列紀》曰:若三元宮有珠札青書者,則紫腦錦舌北為仙相也。
  道部十五竟
  道部十六
  理所
  《五岳山名圖》曰:性命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