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五靈真君所處也。
  又曰:金華山上有五宮,太一所處。
  又曰:玄洲之上有景暉之室,西母之治所。
  《神洲七轉七變經》曰:西隴濛氾之濱紫微玉堂,王母請誥靈素章之處也。
  《飛龍隱訣 曰:北極真公治于北極廣虛之室。《大洞雌一篇》曰:三元君在元虛之室。元始序曰:寒靈丹殿在上清太玄,王都道君請真文之處。又有玉寶之殿,帝尊所處也。
  《王君內傳》曰:紫清太素、瓊闕太素,三元道君之所治也。
  《洞玄經》曰:太極紫瑶之闕,太極玄元真君所治之處。自天地已來,人之生死簿籍在其中。
  《玉清書》曰:玉戶瓊門,九皇上真在其中。
  《茅君內傳》曰:玉清天中有散華臺,是四斗七晨道君之所治也。
  《列仙傳》曰:太虛瓊臺,太平道君處之。
  《上清八景飛經》曰:玉寶臺,三元君所登處也。
  《三元真一經》曰:黃闕紫戶玄精之室,身中三一尊君常柄息之所。
  《神祝經》曰:太上玄堂,天人所止。
  《本行經》曰:有三元洞室,妙真之所處也。
  《道學傳》曰:茅山鷰口,洞女冠錢,妙真登壇處也。
  《定志經》曰:天尊靜處玄都元陽七寶紫微宮。
  《太一洞真經》曰:有太極紫房宮,天帝寶神所處也。
  《玉清經》曰:玉清宮,高真玉皇出入處。
  《洞冥記》曰:宜都崇堂,在紫泥之海,東方朔宴息之所也。
  《洞真經》曰:大老寢堂,八皇老君居處也。
  《三元玉檢經》曰:廣靈之堂,太素三元君處之,在上清天。
  《玄母八門經》曰:五通仙堂者,五通帝君在其內。
  又曰:散花玉室,三素元君在其內。
  《玉清隱書》曰:瓊琳堂,上皇玉帝寢宴處也。
  《道學傳》曰:洞室中有太陰堂,龍威丈人所見真文之所處也。
  《龜山元錄》曰:文龜洞室,上元君坐之處也。
  葛洪《神仙傳》曰:金華山有石室一所,丹溪人皇初平之隱處也。
  《清虛真人王君內傳》曰:委羽山洞周迴萬里,名日大有空明,天司馬季主在其中。
  又曰:西域玉山洞周迴三千里,名太玄,總真天司命君之所處也。
  《名山記》曰:益州西南青城山,一名青城郡山,形似城。其山有崖舍,赤壁張天師所治處。南連峨媚山,山遥望唯見兩青嶺。山如蠶蛾之眉,亦有洞天諸靈書所藏,不知當是第幾洞天也。
  又曰:赤城丹山洞周三百里,名日上清玉平天。此山下洞臺方二百里,司命君之府也。
  《玉京經》曰:玄都玉京山有七寶城,太上無極大道虛皇君之所治也,高仙之玄都焉。
  《大有經》曰:太清極玄宮在元景之上,太上君居之。
  《三元布經》曰:上清玉景宮,佩三元布人在其中。
  《道邇經》曰:秀華玉堂,五靈真之所處也。
  又曰:洞真堂,元始天王太高聖君說觀身大戒之所也。
  《昇玄經》曰:玉清臺,仙聖遊衍之所。
  《七星移度經》曰:帝君上登太極瓊臺。
  《上原經》曰:眉竺仙公住南岳。
  《五符經》曰:皇人在峨媚山北,絕巖之下蒼玉為屋。
  《龜山元線》曰:紫閣西華,玉女居之。
  《神祝經》曰:九合之室,太上在其內。
  《王晨明鏡經》曰:有太玄玉晨金華之室,三素元君處之。
  《真誥》曰:大茅山西南有四平山,俗呼為方山,其下有洞室,名日方臺洞,與華陽通號為別宇幽館,得道者處之。
  又曰:方偶山下有洞室,名曰方源館,幽人居之。
  又曰:包山下有石室銀戶,方圓百里。
  又曰:有天市壇,范丘林受口訣處。
  又曰:存方臺,仙人蔡天生隱其內。
  又曰:清虛宮,司馬季主隱處也。
  又曰:積石臺,朱孺子居之。
  又曰:寢靜之室,涓子處之。
  又曰:蓬萊仙公洛廣休治蓬萊山。
  又曰:許玉斧居方山洞,為上清仙公。
  又曰:羨門今在蒙山大洞黃金之庭,受書為中元仙卿。
  又曰:廣漢郡綿竹縣束九里有山昔,韓眾于上得仙。有大石銅為誌,治應箕宿。
  又曰:廣漢郡新都縣去成都一百五十里,山有芝草神藥,前有池水,中有神魚五頭。昔王方平于此與太上相見,治應斗宿。
  又曰:越隽郡那都縣有小山,大山名蒙治山,其高無逾。伊尹於此學道。上有芝英金液草,服之度世,洽應奎宿。
  又曰:雲臺山有桃一樹,三年一花,五年一實,懸絕無底之谷。唯趙昇乃自擲取得桃子,餘者無能取之,治應胃宿。
  又曰:天柱山有玉女乘白鶴,仙人乘白鹿,在雲臺治前有兩碑。
  又曰:玉局治在成都南,永壽元年正月七日,太上乘白鹿,張天師乘白鶴,來至此坐局腳,玉狀即名玉局,治應鬼宿。
  又曰:鍾山在北海子地隔弱水,自生神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