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庄子曰:物得以生谓之德,时有淳漓,故德有上下。上古淳朴,德用不彰,无德可称,故云不德,而淳德不散,无为化清,故云是以有德。建德下衰,功用稍著,心虽体道,迹涉有为,执德可称,故云不失。迹涉矜有,比上为粗,故云是以无德也。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知无为而无为者,非至也。无以无为而无为者,至矣。故上德之无为,非徇无为之美,但含孕淳朴,适自无为,故云而无以为,此心迹俱无为也。
  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下德为之者,谓心虽无为以功用彰著,而迹涉有为,故云为之。言下德无为而有所以为,此心无为而迹有为也。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仁者兼爱之名,下德衰而上仁见,所以为兼爱之仁,故云为之。行仁而忘仁,亦欲求无为,故云而无以为。此则心有为而迹无为也。且上仁称无为者,据迹欲无为而方上义尔,未可以语下德之有为也。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义者裁非之义,谓为裁非之义,故曰为之。有以裁非断割,令得其宜,故云而有以为,此心迹俱有为也。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
  六纪不和,则为礼以救之,故曰为之。礼尚往来,不来非礼,行礼於彼,而彼不应,则攘臂而怒,以相仍引也。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义,失义而後礼。
  失道者,失上德也,上德合道,故云失道。无道德仁义者,时俗夷险之名也,故道衰而德见,德衰而仁存,仁亡而义立,义丧而礼救,斯皆适时之用尔。故论礼於淳朴之代,非狂则悖,忘礼於浇漓之日,非愚则誙,若能解而更张者,当退礼而行义,退义而行仁,退仁而行德,忘德而合道,人反淳朴,则上德之无为也。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制礼者,为忠信衰薄而以礼为救乱之首尔,用礼者,在安上理人,岂玉帛云乎哉!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识者,人之性识也,谓在人性识之前,而制此检外之礼,虽欲应时,实丧淳朴,故云道之华。礼以救乱,所贵同和,而失礼意者,则将矜其玉帛,贵其跪拜,如此之人,故为愚昧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
  有为者,道之薄。礼义者,德之华。故圣人处无为之事,其厚也,不处其薄矣。退礼义之行,其华也,自居其实矣。
  故去彼取此。
  去彼华薄,取此厚实。
  昔之得一章第三十九
  昔之得一者。
  一者,道之和,谓冲气也。以其妙用在物为一,故谓之一尔。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
  物得道用,因用立名,道在则名立,用失而实丧矣。故天清、地宁、神灵、谷盈,皆资妙用以致之,故云其致之。
  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
  得一者不可矜其用,故戒云:天无以其清而矜之,将恐分裂;地无以其宁而矜之,将恐发泄;神矜则灵歇,谷矜则盈竭,物矜则生灭,侯王矜其贵,则将颠蹶矣。圣教垂世,本为生灵,虽远举天地之清宁,而会归只在於侯王守雌用道尔,故下文云。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侯王贵高,兆民贱下,为国者以人为本基,当劳谦以聚之。令乐其恺悌之化,不有离散。
  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穀,此其以贱为本邪,非乎?
  孤寡不穀,则凡情所恶,侯王自称,以谦为本。非乎者,明是以贱为本尔。
  故致数舆无舆。
  数舆则无舆,轮辕为舆本,数贵则无贵,贱下为贵本。辕为舆本,当存辕以定舆,贱为贵本,当守贱以安贵。将戒侯王,以贱为本,故致此数舆之谈也。
  不欲琭琭如玉,落落如石。
  琭琭,玉貌,落落,石貌。以贱为本。
  反者道之动章第四十
  反者道之动。
  此明权也,反者取其反经合义。反经合义者,是圣人之行权,行权者是道之运动,故云反者
  道之动也。
  弱者道之用。
  此明实也。弱者取其柔弱雌静,柔弱雌静者,是圣人处实。处实者,是道之常用,故云弱者道之用也。
  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天实之於权,犹无之生有,故行权者贵反於实用。有者必资於无,然至道冲寂,离於名称,诸法性空,不相因待,若能两忘权实,双泯有无,数舆无舆,可谓超出矣。
  上士闻道章第四十一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了悟故勤行。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中士可上可下,故疑。疑则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
  迷而不信,故笑。
  不笑不足以为道。
  不为下士所笑,不足以为玄妙至道也。
  建言有之。
  建,立也。将欲立言,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