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
  【一0】【注】物失其所,故有为物。
  【一一】【注】其归根之易者,唯大人耳。大人体合变化,故化物不难。
      【疏】倒置之类,浮伪居心,徇末忘本,以道为物,纵欲归根复命,其可得乎!今量反本不难,唯在大圣人耳。◎家世父曰:人所受以生者,气也。既得之以为生,则气日流行大化之中,而吾块然受其成形,无由反气而合诸漠。道之华为礼,与气之流行而为人,皆非其所固然者也。通死生为徒,一听其气之聚散而吾无与焉,则无为矣。道至于无为,而仁义(理)〔礼〕之名可以不立,是之谓归根。
      【释文】《其易》以豉反。注同。
      【校】(一)裁非疑裁制之误。(二)赵谏议本效作放。
  生也死之徒【一】,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二】!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三】。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四】!故万物一也【五】,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一)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二)一气耳【六】。'圣人故贵一【七】。”
  【一】【注】知变化之道者,不以〔死生〕(三)为异。
  【二】【注】更相为始,则未知孰死孰生也。
     【疏】气聚而生,犹是死之徒类;气散而死,犹是生之本始。生死终始,谁知纪纲乎!聚散往来,变化无定。
     【释文】《更相》音庚。
  【三】【注】俱是聚也,俱是散也。
  【四】【注】患生于异。
     【疏】夫气聚为生,气散为死,聚散虽异,为气则同。(今)(四)斯则死生聚散,可为徒伴,既无其别,有何忧色!
  【五】【疏】生死既其不二,万物理当归一。
  【六】【注】各以所美为神奇,所恶为臭腐耳。然彼之所美,我之所恶也;我之所美,彼或恶之。故通共神奇,通共臭腐耳,死生彼我岂殊哉!
     【疏】夫物无美恶而情有向背,故情之所美者则谓为神妙奇特,情之所恶者则谓为腥臭腐败,而颠倒本末,一至于斯。然物性不同,所好各异;彼之所美,此则恶之;此之所恶,彼又为美。故毛嫱丽姬,人之所美,鱼见深入,鸟见高飞。斯则臭腐神奇,神奇臭腐,而是非美恶,何有定焉!是知天下万物,同一和气耳。
     【释文】《所恶》乌路反。注同。《复化》扶又反。下同。
  【七】【疏】夫体道圣人,智周万化,故贵此真一,而冥同万境。
     【校】(一)敦煌本无复字。(二)阙误引刘得一本天下作天地之。(三)死生二字依王叔岷说补。(四)今字依刘文典补正本删。
  知谓黄帝曰:“吾问无为谓,无为谓不应我,非不我应,不知应我也。吾问狂屈,狂屈中欲告我而不我告,非不我告,中欲告而忘之也。今予问乎若,若知之,奚故不近?”
  黄帝曰:“彼其真是也,以其不知也;此其似之也,以其忘之也;予与若终不近也,以其知之也。”
  狂屈闻之,以黄帝为知言。【一】
  【一】【注】明夫自然者,非言知之所得,故当昧乎无言之地。是以先举不言之标,而后寄明于黄帝,则夫自然之冥物,概乎可得而见也。
     【疏】彼无为谓妙体无知,故真是道也。此狂屈反照遣言,中忘其告,似道非真也。知与黄帝二人,运智以诠理,故不近真道也。狂屈(□)〔逖〕听,闻此格量,谓黄帝虽未近真,适可知玄言而已矣。
     【释文】《之标》必遥反。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一】。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二】,大圣不作【三】,观于天地之谓也【四】。
  【一】【注】此孔子之所以云予欲无言。
     【疏】夫二仪覆载,其功最美;四时代叙,各有明法;万物生成,咸资道理;竟不言说,曾无议论也。
     【释文】《大美》谓覆载之美也。
  【二】【注】任其自为而已。
     【疏】夫圣人者,合两仪之覆载,同万物之生成,是故口无所言,心无所作。
  【三】【注】唯因任也。
  【四】【注】观其形容,象其物宜,与天地不异。
     【疏】夫大圣至人,无为无作,观天地之覆载,法至道之生成,无为无言,斯之谓也。
  今(一)彼神明至精,与彼百化【一】,物已死生方圆,莫知其根也【二】,扁然而万物自古以固存【三】。六合为巨,未离其内;【四】秋豪为小,待之成体【五】。天下莫不沈浮,终身不故【六】;阴阳四时运行,各得其序【七】。惛然若亡而存【八】,油然不形而神【九】,万物畜而不知。此之谓本根【一0】,可以观于天矣。【一一】
  【一】【注】百化自化而神明不夺。
     【疏】彼神圣明灵,至精极妙,与物和混,变化随流,或聚或散,曾无欣戚。今言百千万者,并举其大纲数尔。
  【二】【注】夫死者已自死而生者已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