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因其本性,令各自得,则大均也。
     【疏】缘,顺也。大顺则物物各性足均平。
     【释文】《令各》力呈反。下同。
  【八】【注】体之使各得其分,则万方俱得,所以为大方也。
     【疏】万物之形,各有方术,蜘蛛结网之类,斯体达之。
  【九】【注】命之所期,无令越逸,斯大信也。
     【疏】信,实也。稽,至也。循而任之,各至其实,斯大信也。
  【一0】【注】真不挠则自定,故持之以大定,斯不持也。
      【疏】物各信空,持而用之,其理空矣。
      【释文】《不挠》乃孝反。
  尽有天【一】,循有照【二】,冥有枢【三】,始有彼【四】。则其解之也似不解之者【五】,其知之也似不知之也【六】,不知而后知之【七】。其问之也,不可以有崖【八】,而不可以无崖【九】。颉滑有实【一0】,古今不代【一一】,而不可以亏【一二】,则可不谓有大扬搉乎【一三】!阖不亦(一)问是已,奚惑然为【一四】!以不惑解惑,复于不惑,是尚大不惑(二)【一五】。
  【一】【注】夫物未有无自然者也。
     【疏】上来七大,未有不由其自然者也。
  【二】【注】循之则明,无所作也。
     【疏】循,顺也。但顺其天然,智自明照。
  【三】【注】至理有极,但当冥之,则得其枢要也。
     【疏】窈冥之理,自有枢机,而用之无劳措意也。
     【释文】《枢》尺朱反。
  【四】【注】始有之者彼也,故我述而不作。
     【疏】郭注云,始有之者彼也,故我述而不作也。
  【五】【注】夫解任彼,则彼自解;解之无功,故似不解。
     【疏】体从彼学而解也,戒(小)〔不〕成性,故(不)似〔不〕解。
  【六】【注】明彼知也。
     【疏】能忘其知,故似不知也。
  【七】【注】我不知则彼知自用,彼知自用,则天下莫不皆知也。
     【疏】不知而知,知而不知,非知而知;故不知而后知,此是真知。
  【八】【注】应物宜而无方。
  【九】【注】各以其分。
  【一0】【注】万物虽颉滑不同,而物物各自有实也。
      【疏】颉滑,不同也 万物纷扰,颉滑不同,统而治之,咸资实道。
      【释文】《颉》徐下结反。《滑》乎八反。向云:颉滑,谓错乱也。
  【一一】【注】各自有故,不可相代。
      【疏】古自在古,不从古以来今;今自存今,亦不从今以生古;物各有性,新故不相代换也。
  【一二】【注】宜各尽其分也。
      【疏】时不往来,法无迁贸,岂赖古以为今耶!
  【一三】【注】搉而扬之,有大限也。
      【疏】如上所问,其道广大,岂不谓显扬妙理而搉实论之乎!
      【释文】《扬搉》音角,又苦学反。三苍云:搉,敌也。许慎云:扬搉,粗略法度。王云:搉略而扬显之。◎庆藩案释文引三苍云,搉,敌也。敌当作敲。说文:搉,敲击也。汉书五行志搉其眼,师古注云:搉,谓敲击去其精也。敌敲二文以形近而误。
  【一四】【注】若问其大搉,则物有至分,故忘己任物之理可得而知也,奚为而惑若此也!
      【疏】阖,何不也。奚,何。无识之类若夜游,何不询问圣人!及其弱丧而迷惑困苦如是何为也!
  【一五】【注】夫惑不可解,故尚大不惑,愚之至也,是以圣人从而任之,所以皇王殊迹,随世为名也。
      【疏】不惑圣智,惑于凡情也。以圣智之言辨于凡惑,忘得反本,复乎真根,而不能得意忘言而执乎圣迹,贵重明言,以不惑为大,此乃钦尚不惑,岂能除惑哉!斯又遣于不惑也。
      【释文】《惑解》佳买反。注同。《复于》音服,又扶又反。
      【校】(一)赵谏议本不亦作亦不。(二)唐写本惑下有也字。

卷八下杂篇则阳第二十五

杂篇则阳第二十五【一】
    【一】【(音义)〔释文〕】以人名篇。
  则阳游于楚【一】,夷节言之于王,王未之见,夷节归【二】。
  【一】【疏】姓彭,名阳,字则阳,鲁人。游事诸侯,后入楚,欲事楚文王。
     【释文】《则阳》司马云:名则阳,字彭阳也。一云:姓彭,名则阳,周初人也。
  【二】【疏】夷姓,名节,楚臣也。则阳欲事于楚,故因夷节称言于王,王既贵重,故犹未之见也。夷节所进未遂,故罢朝而归家。
     【释文】《夷节》楚臣。
  彭阳见王果曰:“夫子何不谭我于王【一】?”
  【一】【疏】王果,楚之贤大夫也。谭,犹称说也,本亦有作言谈字者。前因夷节,未得见王,后说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