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問。空花巾兔之類。世所謂幻妄也。一切依正之報。世所謂實事也。佛言實事俱是幻妄。則空花巾兔又當何名。藉令彼之實事果為幻妄。其形狀了了虗偽。一空花巾兔可矣。安俟推破。始知幻妄。是故有幻者。有如幻者。有妄者。有如妄者。彼同居淨土幻妄耶。如幻妄耶。全妄是真。全幻是中。同居穢土。即同居淨土。同居淨土。即上三土耶。
  答。空花巾兔。全體虗無。肉兔樹花。從來幻妄。本不推而自破。但在迷而未知。故正幻與如幻無殊。實妄與似妄何別。同居淨土。即幻即如。即真即中。統而論之。即穢即淨。即一即三。畢竟空寂。有何階限。然雖如是。情見未破。欣厭猶存。應須消除幻妄。證入真常。捐棄穢邦。求生淨國。若夫捨垢取淨是生死業。何淨土之有。
  問。人畏生死事大。無常迅速。乃始猛欲求脫。不敢暫息也。一聞橫出三界之旨。捷路修行之說。念佛消罪之文。十聲往生之願。便謂有佛可憑。無業足懼。以致悠悠。竟不得力。而入閻老手者多矣。則蓮宗誤之也。彼宗教二門。參究甚難。又不許疾見功效。生死二字常係於心。安得有此。
  答。凡人修道。有聞難則止。聞易則行者。有聞難則勤。聞易則惰者。古聖施教。各順時宜。善用心者。存乎其人而已。念佛一途。直超三界。大悲之極。故啟斯門。若夫怠荒成弊。眾生自誤。非佛誤眾生也。我欲仁而仁斯至。仁在目前。狂克念而聖斯成。聖非遙遠。是亦以易誤人乎。若夫一言頓悟。立地成佛。宗門言易。抑又甚矣。安得亦謂之誤。
  問。豐干。彌陀化身也。寒山.拾得。文殊.普賢也。彌陀之現。不領觀音.勢至。而挾文殊.普賢以遊。至所屬詞。又多宗門語。將無以念佛觀佛為局。而轉如來禪成祖師禪乎。抑常寂光土之人。匪是莫由接乎。
  答。觀音.勢至固稱日侍導師。文殊.普賢何曾暫離安養。故釋迦乃娑婆化主。會有觀音。黃蘖非儒教宗師。席延斐相。融通攝化。寧有定乎。至謂語涉宗門。似乎更翻淨業。殊不知九蓮華蕊。枝枝開迦葉之顏。七寶欄楯。步步入善財之閣。八稜毫相。稜稜觀中道真詮。六字名稱。字字示西來密意。何待轉小為大。變局為通。然後接彼上根。演斯玄化。故知念佛一路即是入理妙門。圓喫五宗。弘該諸教。精微莫測。廣大無窮。鈍根者得之而疾免苦輪。利智者逢之而直超彼岸。似麤而細。若易而難。普願深思。慎勿忽也。

  答曹魯川(附原書)

  久不奉面命。歉歉。乃時時獲翻刻教。迪我孔多。慰謝。慰謝。南企法雲。殊切瞻依。適敝郡斷凡悟上人祇趨壇下。為求法故。附此候安。不佞繆迂。近守東魯。遠宗西竺。乃於儒釋之書為蠧魚者。四十年於茲矣。亦嘗奉教於諸達者。有所蓄積。冀正之於大善知識。茲因斷凡之來布之也。夫釋尊有三藏十二部教。所謂於廣大海。張眾多網。又所謂大囷小囷也者。祇宜談大以該小。詎可舉一而廢多。比吾黨中有倡為歷劫成聖。必漸無頓之說者。夫漸亦聖說。未嘗不是。而以漸廢頓。左矣。尊者內祕頓圓。而外顯淨土法門。諸佛有然。無足疑者。豈近來聽眾不無如法華所說。初聞佛法。遇便信受。思惟取證者。直欲以彌陀一聖而盡廢十五王子。以淨土一經而盡廢三藏十二部。則不侫之所不願聞者也。 時雖末法。而斯人之機豈無巧鈍。有如釋尊為迦葉。為憍陳如其說如此。為善財。為龍女其說如彼。二十五聖各證圓通。文殊所稱又如彼。正所謂昨日定。今日不定。又所謂說我是空。且不是空。說我是有。且不是有。此所以為善無常主。活潑潑地。如水上按葫蘆。然非死煞法也。倘釘樁守窟。焉利人天。所願尊者為大眾衍淨教。遇利根。指上乘。圓融通達。不滯方隅。俾鵬鷃並適。不亦盡美盡善乎哉。 又佛華嚴。乃無上一乘圓教。如來稱性之極。談非教非宗而即宗即教。不空不有而無垢無淨。是在法華。猶較一籌。若餘乘。似難與之絜長比短也者。尊者乃與彌陀經並稱。已似未妥。因此遂有著論騰之。駕淨土於華嚴之上者。朱紫遞淆之謂何。鹿馬互指。又何說也。此而無人言之。天下後世必有秦無人焉之嗤。亦願尊者為淨土根人說淨土。為華嚴根人說華嚴。毋相誚。亦毋相濫。乃為流通佛乘。乃為五教並陳。三根盡攝。奈之何必刻舟而求劍。且彈雀而走鷂也。 若夫華嚴一經。有信解行證四法。善說此法者。宜莫如方山。今其言具在。可覆也。爰有清涼。人號為華嚴菩薩。而實不會華嚴義旨。草草將全經裂為四分。以隷四法。舍那妙義委之草莽矣。亦願尊者辨黑白。分涇渭。揚杲日於義天。嗟。嗟。今之時。緇素中高流日就彫謝。不佞之所仰重於尊者。如泰嵩然。故不以贊而以規。知尊者無我。而不佞亦非為我。故諄諄言之。惟尊者亮之。
  久聞居士精意華嚴。極懷敬仰。茲接手教。殷勤直欲盡法界眾生而納之一乘性海。是普賢大願也。然不肖雖崇尚淨土。而實則崇尚華嚴。不異於居士。夫華嚴具無量門。求生淨土。華嚴無量門中之一門耳。就時之機。蓋由此一門而入華嚴。非舉此一門而廢華嚴也。 又來諭謂不肖以彌陀與華嚴並稱。因此遂有著論。駕淨土於華嚴之上者。此論誰作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