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者賢位之前也謂成就菩薩功德任持一切佛法種子故。
  然有二義至故得知也。
  釋曰結義引論但成種性之一因耳。
  問此二種性至何差別耶。
  釋曰由前二性相資同成緣起不分前後之殊故成斯問也言六種者三道種性四聖種性五等覺性六玅覺性。
  答彼經大都至不名種姓。
  釋曰約三賢位次而分前後故不同瑜伽也。
  瑜伽中久習至非初非中後。
  釋曰觀其論意則依種起修修以成性為一種因竝皆無始故前云意處殊勝等若乃據位則性先習後也。
  是故經說至義方備足。
  釋曰此顯經論及覆相成始彰緣起之備具耳。
  又經論說至義意融通。
  釋曰此文約依起與功能以會經論談其種性在于位前并登賢之異也要由下出其相須之旨亦是下明其彰略也。
  問又以何義至堪任位說耶。
  釋曰此問因前瑜伽明其種性具二後至堪任位中却分性習之二未見所以故此徵之。
  答以論說至是第二住故。
  釋曰言論說種性必具性習者明種性雙含然後展轉必至登賢何者謂依性起習習久成修修成涉位故至堪任若不下約凡賢楷定種性位故文云中間修此串習行者更何位修也言何位者是其種性位修也言第二住者勝解行住也。
  是故當知至以為種性。
  釋曰結成種性定至堪任以酬前問也。
  問若要待習至論不說故。
  釋曰躡前堪任串習方成故有斯問故就愚位開有無兩關而難也。
  答此二既至此亦不然。
  釋曰約緣起相須雙拂前問故無習下拂前有關先無下拂前無關故云此亦不然。
  以習成處至本有彼性。
  釋曰依性起習已性成故云習成處定先有性愚位下斥愚者無習即無性故後起下明有習即有性故不成愚便顯諸乘之性若爾前就愚位之問於斯墮也。
  問若爾是則至種性差別耶。
  釋曰因前隨於諸乘串習成性故茲問也。
  答即由此義安立五性。
  釋曰即他成己諸性極成故次辨云。
  何者謂修至菩薩種性。
  釋曰權乘六度修至堪任其性方成故性離麤垢不能現起上煩惱纏就此成性也。
  若習小乘至成聲聞性。
  釋曰行著功成位登種性地也。
  故智論云至有涅槃法。
  釋曰引證種性位唯俱舍說位不同彼順解脫分者却在資糧位中謂隨涅槃解脫故也與夫智論善戒之殊者但約初習修成之別亦不相違也。
  獨覺準知至三乘種性。
  釋曰獨覺者梵語辟支伽羅此云緣覺亦云獨覺有麟喻部行之異今既例聲聞即是部行稟教之類也由此下總結。
  若於三行至不定種性。
  釋曰三行者諦緣諸度也未至本位者堪任善根既未臻行位則進退未云故屬不定性耳。
  若於三行至無有種性。
  釋曰既無行解乃悠悠之徒斷善根之類也。
  由此當知至皆就習說。
  釋曰以上無性之無習驗彼有性之有習也。
  問若愚位至何得為有。
  釋曰性習相從決不可以一有而一無也。
  答有習非是至分位差別故。
  釋曰答有下明性習有無謂有則齊有無則雙無以分位差別故者出其有無之相也。
  云涅槃經至斷善根故。
  釋曰斷善根者為無行性既無行性縱逢善友亦不發心。
  一闡提輩至闡提性也。
  釋曰三心既發即非闡提驗知闡提定無心也。
  善男子以何至乃至廣說。
  釋曰雙徵上二皆由行性有無使之然矣。
  當知此中至不相由也。
  釋曰當知下據位結三乘有無兼之五性言不相由者斥前愚位前後相由之難也。
  二約終教至皆悉有性。
  釋曰此教就真如立種性者良以真如不守自性隨緣動轉之處便為物性故經云真如一法界一泯未甞存能隨染淨緣遂分十法界。
  故智論云至自真性故。
  釋曰引證也於中白石下是能喻物之別性一切眾生下是所喻法眾生之本性也言黃白石者金銀之鑛也一切妄識者本識之生滅也。
  如經說言至皆有佛性。
  釋曰如經者大涅槃也言悉皆有心者良以眾生包性德而為體攬智海以為源是以凡有心者必當作佛故云定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義故我常宣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問如有難至亦非當得。
  釋曰有心相涉難也若諸下將眾生有心當得難佛有心亦然若言下將佛有心非得難眾生有心亦然。
  答經中已至不同佛也。
  釋曰此之料揀意謂佛心成道更不再成但論眾生有心使其修成焉得混佛而伸難歟。
  問若竝有至無性者耶。
  釋曰躡前一心眾生皆有佛性而難五性之殊也。
  答論自有釋至清淨佛性故。
  釋曰向說下難無性為欲下答無性此明下徵所以為欲下釋成正意以彼實有清淨佛性者結答上文未乖有性也。
  又佛性論至般涅槃耶。
  釋曰此問但是躡前實有清淨佛性而起若爾者牒前云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