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盛行于江浙。
  △《金刚经会解》一卷
  右后秦僧鸠摩罗什译。唐僧宗密、僧知恩、皇朝僧元仁、贾昌朝、王安石五家注。予弟公日诵三过。予靳之曰:“汝亦颇知其义乎?”对曰:“知之。其义明万物皆空,故古人谓以空为宗也。”予曰:“金刚者,坚固不坏之义也。万物之空,何以谓之金刚?”复曰:“‘六如偈’其言明甚,独奈何?”因语之曰:“汝之过,正在以有为法同无为法,以真空同顽空耳。张湛曰:‘身与万物同有,其有不有;心与太虚同无,其无不无。’庶几知此哉!”
  △《禅宗金刚经解》一卷
  右皇朝安保衡采摭禅宗自达磨而下发明是经者参释之。序称:其有言涉修证者,北宗法门也;举心即佛者,江西法门也;无法无物者,本来如是者,曹溪法门也。
  △《六祖解金刚经》一卷
  右唐僧惠能注。《金刚经》凡六译,其文大概既同,时小异耳,而世多行姚秦鸠摩罗什本。
  △《楞伽经》四卷
  右宋天竺僧求那跋陀罗译。楞伽,山名也。佛为大慧演道于此山。元魏僧达磨以付僧慧可,曰:“吾观中国所有经教,唯《楞伽》可以印心。”谓此书也。释延寿谓此经,以佛语心为宗,而李通玄则以为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为宗。按经说第八业种之识,名为如来藏,言其性不二,明伪即出世也。延寿所云者,指其理,通玄所云者,指其事,非不同也。
  △《圆觉经疏》三卷
  右唐长寿二年,天竺僧觉救译,宗蜜疏解。《圆觉》之旨,佛为十二大士,说如来本起因地,终这以三观。《楞严》之旨,阿难因遇魔娆,问学菩提最初方便,终之以二义。盖《圆觉》自诚而明,《楞严》自明而诚,虽若不同,而二义三观,不出定慧,其归岂有二哉!
  △《六祖解心经》一卷
  右唐僧慧能解。慧能,其徒尊之为六祖。
  △《忠国师解心经》一卷
  右唐僧慧忠,肃宗师事之。此其所著书也。
  △《心经会解》一卷
  右唐陈留僧玄奖译并注。“般若”者,华言“智慧”,“波罗蜜多”者,华言“到彼岸”,谓智可以济物入圣域也。长安中,僧法藏为之疏。元丰中,僧法泉亦注之。
  △《楞严经疏》二十卷
  右唐神龙二年,天竺国僧彼岸于广州译,房融笔授,皇朝了撰疏,王随为之序。
  △《楞严标旨》十卷
  右皇朝僧晓月撰。其弟子应干录,范峋为之序。《圆觉经》云:“修多罗教,如标指月。”其名书之意,盖取此。
  △《会解楞严经》十卷
  右唐僧弥伽释迦译语,房融笔授。皇朝井度集古今十二家解,去取之,成书。予尝为之序。
  △《修已金刚经会要》一卷
  右皇朝僧修己,住持峨眉山白水寺,道楷之法嗣也。
  △《景德传灯录》三十卷
  右皇朝僧道原编。其书披奕世祖图,采诸方语录,由七佛以至法眼之嗣,凡五十二世,一千七百一人。献之朝,诏杨亿、李维、王曙同加裁定。亿等润色其文,是正差缪,遂盛行于世,为禅学之源。夫禅学自达磨入中原,世传一人,凡五传至慧能,通谓之祖。慧能传行思、怀让,行思之后,有良价,号“洞下宗”;又有文偃,号“门宗”;又有文益,号“法眼宗”;怀让之后有灵、慧寂,号“泻仰宗”;又有义玄,号“临济宗”。五宗学徒遍于海内,迄今数百年。“临济”、“门”、“洞下”,日愈益盛。尝考其世,皆出唐末五代兵戈极乱之际,意者,乱世联明贤豪之士,无所施其能,故愤世嫉邪,长往不返,则其名言至行,譬犹联珠叠璧,虽山渊之高深,终不能掩覆其光彩,而必辉润于外也。故人得而着之竹帛,罔有遗轶焉。
  △《玉英集》十五卷
  右皇朝王随撰。先是杨亿编次《传灯录》三十卷,随删去其繁大半,上之。
  △《天圣广灯录》三十卷
  右皇朝李遵勖编。断自释迦以降。仁宗御制序。
  △《分灯集》二十五卷
  右皇朝井度编。盖续三《灯录》也。
  △《靖国续灯录》三十卷
  右皇朝僧惟白编。惟白,靖康初住法寺,驸马都尉张敦礼以其书上于朝,徽宗为之序。分《正宗》、《对机》、《拈古》、《颂古》、《偈颂》五门。
  △《禅苑瑶林》一百卷
  右皇朝井度编。取三《灯录》所载祖师言行,附入诸方拈提语句,且是正其差误云。
  △《庞蕴语录》十卷
  右唐庞蕴,襄阳人,与其妻子皆学佛。后人录其言成此书。
  △《雪窦颂古》八卷
  右皇朝僧道显撰。道显居雪窦山。所谓“颂古”者,犹诗人之“咏史”云。
  △《古塔主语录》三卷
  右皇朝僧道古撰。范文正喜之,尝亲为疏,请说法,有句云:“道行无玷,孤风绝攀”,时以为非溢美也。
  △《碧岩集》十卷
  右皇朝僧克勤解《雪窦颂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