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者译。盆石起千峰,茶烟幻五色。奇事与奇观,良可资谈剧。却忆浩然亭,梅庵从此易。

万言诗:

  子真偶托足,胡以名名庵。当时吴市意,海外岂不谙。良由炎鼎复,穷海所共瞻。斯人不可作,斯名聊为占。吾引盂亭例,易名匾精蓝。庶几千载下,共知节义耽。

朱谨诗:

  入吴为健卒,泛海作仙人。抱节游于世,随方寄此身。大丹烹日月,小隐答君亲。留得崖前水,涓涓蓄万春。

陈庆槐诗:

  海外仙岑旧姓梅,山腰曲处井垣开。缁尘碍眼应须洗,乞放源泉万斛来。

许琰诗:

  青林长秀蔚,苍岭故纡回。井地犹存汉,山岑尚姓梅。抱忠徒海窟,避世且云隈。千载真冰玉,桐江亦钓台。(子陵为梅公婿)

释法湜诗:

  行义何妨又洁身,梅花独占首阳春。寻来丹井今犹在,无复当年跨鹤人。

灵石庵

  旧名龙泉庵,在磐陀石东。明僧求凝创,真全广运重修。清乾隆闲,十六世孙隆定,徒能立,苦行焚修。下山募捐,于道光二年,庀材重新,改名灵石。厥后徒孙旭崖,又扩大之。光绪初,梅卓重兴。又增建那伽室。会蜀僧清福,寄寓是庵,礼佛诵经。至光绪三十年,福诣天竺礼圣迹。在锡兰国,请舍利十二颗。以三颗,并玉佛一尊,贝叶经一部,永存庵中供奉。越数年,徒孙学海,建舍利殿于其祖梅卓退居室基。(旧志,采访)

龙华庵

  在二龟听法石下左侧。民国十六年,光顺将原有三会篷改创。另建三会篷于庵侧。(新添)

    茅篷(再附 共一百二十八所)

    普济管辖各茅篷列后

楞严篷 无量篷 万德篷 文殊洞 罗汉洞 龙树篷 草茅篷 白云洞
福生篷 自在篷 性芳篷 狮子洞 万寿篷 福莲篷 隐雅篷 灵峰篷
龙王宫 大观篷 白莲篷 觉观篷 九莲台 宿禅篷 报恩阁 九莲篷
修水篷 炼石篷 观音篷 如意篷 静修篷 隐贤篷 龙头井 清虚阁
吉祥篷 隐度篷 演说篷 为莲篷 智岩篷 金仙阁 梵林篷 观音阁
宝山篷 瑞莲篷 祇园篷 仙人井 法云篷 密禅篷 药王篷 仙岩篷
洛伽洞 寿春篷 妙音篷 极乐亭 云霞篷 韦驮殿 仁寿篷 东送子洞
妙莲篷 其祥篷 延寿篷 土地堂 三会篷 一心篷 莲华篷 圆音篷
拜经台 多宝塔院(僧海安建,净尘修,清乾隆后废。民国八年,陈性良居士重建,详见营建多宝佛塔下。)
戒定篷 过海篷 化雨篷 慈云篷 学法篷 印月篷 古云篷 西送子洞(戒定以下八篷,归学堂领。)
祖留篷 丛桂篷 林深篷 (此三篷,归祖印寺领)

    法雨管辖各茅篷列后

云水洞 智峰篷 慈岩洞 宝珠宫 药师篷 小山洞 东山洞 华严篷
青龙洞 碧峰洞 心莲篷 金福篷 宝塔洞 菩提篷 普贤洞 阿逸篷
香山篷 培荫洞 大乘居 善财洞 欢乐篷 胜观篷 灵山篷 伏虎洞
定慧篷 忏悔篷 莲台洞 新安篷 摩尼篷 大佛头 北岩篷 北金刚洞
隐居篷 梵音篷 降龙篷 观觉篷 竹灵篷 得胜篷 西方篷 麒麟篷
上茅篷 中茅篷 下茅篷
香祖篷 心印篷 演古篷 梅丛篷 妙林篷(香祖以下五篷归祖印寺领)
妙音洞 水月篷 学成篷(此三篷归学堂领)

    废庵(又附 共一百七十三所)

不肯去观音院

  五代梁贞明二年,日本国僧慧锷,自五台山得观音像,欲返故国。舟抵新螺礁,(在莲花洋石牛港口)不为动。锷祷之,舟行,泊于潮音洞下,居民张氏,目睹斯异,舍所居双峰山,卓庵奉之,俗呼为不肯去观音院。(大德昌国州志,详灵异。)

  按:裘志,隶古迹门,云今废。此乃普陀之权舆,今琼宫贝阙,争仰海天佛国,而不知其初一茅茨土阶而已。自古舍宅建寺之人,未有不依名刹垂声不朽。独张氏寂焉无闻,良以今寺非此地故址耳。然木本水源,似不可忘。与潮公言之,即悬额于潮音洞庵内以表之。又特设张氏主,奉于外护之旁,意诚善矣!然无专堂以奉之,揆诸本源二字,犹未圆满。以致朝礼者,只知某寺某庵,而不知有菩萨亲选道场之不肯去院,岂非憾事!傥得缁流发愿,檀信慨助,访寻故址,补建殿宇以奉大士,别立堂以祔张氏,较之各项建置,其功德为更大矣。

  又按:大德志,又言郡闻遣,幕客迎其像置城中,为民求大吉祥。已而有僧,即大众中,求嘉木刻像,扃户弥月,工竟而僧不见。今之俨然趺坐于殿者是也。是普陀所奉瑞相,尚非来自五台之旧。而现僧刻像,仍还普陀,益可验大士之于是山,为不肯去矣。

海岸孤绝处

  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