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西四十里得中人亭,是左人城在中人城西北四十里,中人城又在唐县西四十里。」据《要删》卷十一删补。
[二四]「全赵戴改郎」 按:杨氏《要删》云:「《隋志》、《唐志》有『郎山』,则全、赵、戴三家所据以改字也。」
[二五]「赵……云:按《隋书 地理志》,唐有郎山」 按:标点本仍作「郎山」。上谷永乐亦作「郎山」,赵定本引《隋志》本作「唐有郎山」,而改《注》文大字作「狼」。钞手误并校记改作「狼」,非,今订。
[二六]「《元和志》八渡故关」 按:聚珍本渡作「度」。下引金陵局本「渡」亦作「度」。
[二七]「周王问太史余」 按:《吕氏春秋》作「周威公」,非「周王」,威公乃周考烈王之弟。《说苑》亦作「周威公」。传闻异辞,《疏》但列太史名之异同,今补。《御览》一六一镇州下作「周王」。
[二八]「又见《御览》引《十三州志》」 按:原书为《寰宇记》,无此条,所引《十三州志》语,实见《御览》一六一《州郡部 镇州》下。而辑本《十三州志》在此条前一条有《注》云「《寰宇记》引」,故误以为此条亦《寰宇记》引也。辑本例在若干条后注并见某书,此则为《御览》。
[二九]「筑城以固之」 按:朱本此下接《地理志》曰云云,沈本同。
[三〇]「阚骃、应劭之徒,咸亦言是矣」 按:朱本「言」作「谓」,沈本作「言」。
[三一]「上曲阳有平乐城」 按:标点本《魏书 地形志》有校记(十九)云诸本或阙,百衲本「平」字半残,据此补「平」字。
[三二]「朱明帝时讹作朝时,戴改,赵改同……为赵本袭戴无疑」 按:赵仍作「朝时」,《疏》袭用王先谦本赵改之误,且以未言所出为赵袭戴之证,既未校赵本,且臆测为全、赵袭戴。戴氏与两家同者不少,不言出处者亦多,何以解之?随心高下殊无谓。
[三三]「《后汉书 章帝八王传》,河间孝王开子淑」 按:开即八王之一,不得云附,今订,删「附」字,改「传」字。又删「开」下「传」字
[三四]「又在王忠文所指顺帝之后」 按:王忠文,明初王袆之谥。王氏有《水经序》,云:「其书若顺帝以后人所为矣。」
[三五]「自河间分属博陵」 按:熊氏以为博陵二字当涿郡之误。按郦《注》不误,当读为自河间分,属博陵。范《书 章帝八王传》,河间孝王开以永元二年封,分乐成、勃海、涿郡为国,是涿郡此后并入河间国矣。附《蠡吾侯翼传》,翼以永宁元年封平原王,太后崩,贬为都乡侯。永建五年,父开上书愿分蠡吾县以封翼,顺帝从之。是蠡吾自河间国分封侯国之证。翼子志立为(桓)帝,追尊翼陵为博陵。建和二年,尊翼夫人马氏为孝崇博园贵人,以涿郡之良乡、故安、河间之蠡吾三县为汤沐邑,《注》所谓自河间分而属博陵也。
[三六]「今谓是城为博野城」 按:《大典》本、朱《笺》本、沈本及全赵戴三家校本均无「博」字,《疏》径增,未作记。
[三七]「后汉省,旧地理书并失其所在」 按:《寰宇记》六十八东光县下引云:「汉县」,不作后汉省。又曰:「或云今弓高县即汉侯井县,莫详所的。」又按:《郡国志》河间国《注》,文帝置,世祖省,属信都。《安平国》注,故信都,明帝名乐成,延光元年改安平国。
[三八]「会贞按:《地形志》博野有候城,疑即侯世城也」 按:王梓材云:全校底本有云,「按侯世不知何时之县?《地形志》高阳郡博野县有候城,与蠡吾接,然非侯世,亦非县。」且云,全此校本已抹之,熊氏则仍疑即侯世城。
[三九]「《方言》,江湘之间,凡言是子谓之崽」 按:戴校本《方言》文作「湘沅之会」,而其《方言疏证》引《玉篇》所引《方言》则作「江湘之间」。《广韵 十四》皆注:《方言》云,「江湘之间」云云。
[四〇]「遣赵王麟攻阳城」 按:《通鉴 隆安元年正月》胡《注》引《郡国志》作「杨城」。《通鉴》正文亦作「遣赵王麟攻杨城」,又「二月己巳朔珪还屯杨城。」
[四一]「《寰宇记》,后汉初,王梁驻军……目曰清凉」 按:《方舆纪要》卷十二清苑县下清凉城云:汉之将梁也,武帝封刘朝平为侯邑,后讹为清凉。《寰宇记》后汉初,王梁驻军,避暑于此,因城其地,目曰清凉,有塔在焉。
[四二]「《地理志》曰:城在蒲水之阴」 按:全校云,按此乃张晏《注》,非《志》文,较赵语明断。《疏》
未录。
[四三]「鱼山当在今满城之西」 按:《寰宇记》六十七引《竹书纪年》取穷鱼之邱,称鱼丘水。又引《水经注》,鱼水出鱼山,山有石如巨鱼,水发其下。
[四四]「《明一统志》云,若蚁垤然。全、戴并作蛭乃沿朱本之误」 按:明万寿堂刻本仍作「蛭」。(「全、戴并作蛭……」十一字,今据台北本删。)
[四五]「太延元年十二月」 按:沈钦韩《疏证》引《北史》卷二魏太武帝即位之十二年,改延和为太延元年十月甲辰,行幸定州,次于新城宫。
[四六]「众岑竞举」 按:《名胜志 北直隶》卷四清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