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学问,又无他技能;徒抱皋鱼之至痛,敢希和靖之芳踪哉!古人学真行实,轻于一出,尚受谤于当时,困辱其身;况如仆者,而使之应对殿廷?明公此举,必当为我曲成!如必不获所请,即当以死继之;断不惜此余生以为大典之辱』!牍凡八上,更辞以病;得旨:『俟病愈,敦促至京』。自是,大吏岁时问起居;遂称废疾,长卧不起。戊午(一六七八),部臣以海内真儒荐。时鸿词科荐章遍海内,而容独有「昌明绝学」之目;官司劝行益急,檄县守之。不获已,舁床诣行省。布政使而下,亲至榻前怂恿之;容乃绝粒,水浆不入口者六日。大吏犹强之,突出佩刀自刺。于是诸官属骇绝,始得予假疗治。已复叹曰:『此事恐不死不止。所谓「生我名者杀我身」,不幸有此!皆生平学道不纯、洗心不密,不能自晦所致』!戒其子曰:『我日抱隐痛,自期永栖垩室;平生心迹,惟在「垩室录感」一书。万一见逼,死宜粗衣、白棺,以是书殉。厝室中三年后葬,毋受吊;使我泉下重有憾』!自是,当道亦不复敦迫。荆扉反鐍,弗与世通;惟吴中顾炎武至,则具鸡黍尽驩。越年,天子西巡狩,令督臣传旨引见,容以废疾辞;御书「关中大儒」四字以颜其庐。

  容年四十以前,着有「十三经纠缪」、「二十一史纠缪」及「象数」诸书;既以为近口耳之学,不复示人。晚岁迁居富平,四方之士不远而至。当是时,北方孙奇逢、南方黄宗羲暨容称海内三大儒;惟容起自孤根,一无凭借,尤为人所莫及。子二:慎言、慎行。慎言以门户故,出补诸生,终未尝与科举之役;陕学使者以选拔贡之太学,卒不赴。兄弟皆克守父志云。

  王夫之,衡阳人;字而农,号姜斋。中岁称一瓢道人,更名壶;晚仍旧名。父朝聘,受学于衡阳宿儒伍定相;夫之与兄介之能大其业,而夫之尤奇伟。崇祯壬午(一六四二),兄弟同举于乡。献贼陷衡州,胁诸名士以伪官;兄弟走匿。贼絷朝聘为质,夫之自引刀刺其肢体,舁往易父;父子俱得脱。

  两都继陷,走桂林依瞿式耜,荐授行人司行人;转徙楚、粤、滇、黔间。后以母病,间道归。缅甸既覆,益自晦;匿常宁猺峒,变姓名为猺人。已筑土室于湘西之石船山,杜门著书。所学深博无涯涘;作「蒙注」,往复辩论,归咎于象山、姚江者甚峻。

  康熙时,吴逆僭号于衡州,伪僚有以「劝进表」属者;辞曰:『某亡国遗臣,欠一死耳;今汝亦安用此不祥之人哉』!逃之山中。久之,卒。自题其墓曰:「明遗臣王夫之之墓」;又自铭曰:「抱刘越石之孤忠,而命无从致;希张横渠之正学,而力不能企。幸全归于兹邱,固衔恤以永世』。盖沧桑黍离之戚,至死不忘。所著书有「周易稗疏」、「周易考异」、「尚书稗疏」、「毛诗稗疏」、「毛诗考异」、「春秋稗疏」、「尚书引义」、「春秋家说」(见「四库书目」),盖七十余种云。

  介之字石子;崇祯壬午(一六四二),与弟夫之同举于乡。筑室衡、永万山中,鳏居不娶,鹑衣草食终其身。着有「易本义质」、「春秋传质」、「诗序参」、「春秋家说补」、「诗经尊序」、「春秋四传质」(见「四库书目」)。年八十一,卒。

  唐端笏字须竹,衡阳诸生。性至孝;父母有疾,侍医药终夜不解带。亲终,附身、附棺,纤毫不苟。以此见赏于王夫之。尝得「白沙集」、「定山集」、「传习录」,读之而嗜。迎夫之住馺阁岩为指示渊流,夫之示以「近思录内外编」、「周易内外传」诸书。夫之殁,筑室山中以终。所著有「惭说」、「悔说」。

  刘惟赞字子参,祁阳人;崇祯己卯(一六三九)举人。献贼之乱,与衡州同知郑逢元督义勇,歼贼魁。国变后,屡以中书征,不就;隐居西舂之石门庵。自王夫之诸人外,莫能见也。

  陈五鼎字耳臣,攸人。以贡生,官耒阳教谕。性狷介。乱后山居,与王夫之一通音问而已。

  孙双瑴字子双,华容人;辽东巡抚悫之弟也。著述甚富,采秦汉以前逸书曰「樊微」、汉晋间笺疏曰「线微」,征皇古七十二代之文曰「阙微」,集「尚书」十一种、「春秋」十一种、「易」八种、「礼」、「乐」、「诗」三种、「论语」四种、「孝经」九种、「河图」十种、「洛书」五种之谶纬曰「删微」:统名之「古微书」。着「唐纪」七十卷,以正新、旧「唐书」之蹐驳者。今均佚,惟「删微」独存。「四库书提要」称『其书使学者生千百年后犹见东京以上之遗文,有功经籍不少』云。

  同里有严首升者,与悫兄弟同撰「汉唐宋后三代史」,亦不传。

  朱鹤龄字长孺,吴江诸生。甲申(一六四四)后,自号愚庵,绝意仕进;与顾炎武及同里陈启源相友善。以朱子掊击「小序」太过,乃集诸家说疏通序义为「毛诗通义」;以蔡氏「释书」未精,撰「尚书埤传」;以胡氏说「春秋」多偏见凿说,乃合唐、宋以来诸儒之解,撰「春秋集说」;又以杜氏注「左传」未尽合、俗儒又以林注乱之,撰「读左日钞」。又撰「禹贡长笺」,旁引曲证,多所创获。又着「愚庵诗文集」。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