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道盛行,得法者众,法席为一时冠。而师有栖隐之志,即上章乞罢住持事。上察其诚,
许之。退居东庵。俄属微疾,犹不少废倡道,忽垂一则语以验学者曰。有力量人,为甚么
抬脚不起,开口不在舌头上。又贻书嗣法香山光睦。云居善开,传以大法。因书偈曰。来无所来,去无所去。瞥转玄关,佛祖罔措。跏趺而寂,实嘉泰二年八月四日也。得年
七十有一,坐夏四十,奉全身塔于北高峰之原。
塔成之四年,香山遣其侍者道孚以铭属某。某方谢事居镜湖上,年过八十,病卧一榻,
得书,不觉起立曰。亡友临川李德远浩实闻道于应庵,盖与密庵同参。李德远每与某谈参
问悟入时机羒言句,率常达旦。今读师语,峻峭崒,下临云雨,如立千仞之华山。蹴天
驾空,骇心眩目,如钱塘海门之涛。虎豹股栗,屋瓦震动,如汉军昆阳之战。追思德远所
言,然后知师真临济正宗,应庵。密庵之真子孙也。铭曰。临济一宗,先佛正传。应庵父
子,以一口吞。金圈栗蓬,晚授松源。松源初心,论劫参禅。于一笑中,疾雷破山。坐八
道场,众如涛澜。金镞脱手,碎首裂肝。彼昏何智,万里铁关。后十大劫,摧山湮川。法
力所持,此塔岿然。
退谷云禅师塔铭
佛照禅师有嗣子曰净慈报恩光孝退谷禅师,名义云,生于福州闽清黄氏,世为士。禅
师幼入家塾,成童入乡校,颖异有声。既冠,游国学,因读。论语。中庸。有所悟入。后
闻龟峰山堂淳禅师说法,遂自断出家,从山堂祝发,遍游江湖。至吴,见铁庵一大禅,为
侍者。一日室中问国师三唤侍者话,师亟举手掩其口,又问曰。侍者三应,又作么生。师
拂袖径出。铁庵大喜。时佛照倡道灵隐,师往依之。及佛照移育王,师从其行,历十年,为
堂中第一座。佛照闻其说法,叹曰。此子提倡,宛如雪堂行和尚,吾钵袋有所付矣。
遂出住香山。居五年,徙台州光孝,又徙镇江甘露,会平江虎丘。万寿皆欲延师,师
闻万寿颇废,即欣然就之。淮南转运使虞公俦,又以长芦来招。师与虞公有雅故,又从之。
会育王虚席,朝命师补其处。时佛照方居东庵,父子日相从,发明临济正宗,学者云集。会
有魔事,师即舍众退居香山,盖将终焉。而朝命又起师说法净慈,恩光赫奕,都邑耸动。一
日,领众持钵畿邑,是夕,寺灾无遗宇。比师归,独三门岿然在瓦砾中,师不动容曰。成

坏相寻,亦岂有常。今日之坏,安知不为四众作福之地哉。天子闻之,出内库金以赐。自
重臣贵戚以下,倾橐辇金,惟恐居后。未期年,广殿邃庑,崇闳杰阁,盖愈于前日矣。于
是上为亲御翰墨,书。慧日阁。三大字赐之。
开禧二年五月师示微疾,六月朔旦辛亥,作偈别众曰。意乌猝嗟,万人气索。佛法向
上,何曾踏着。临行业识茫茫,一任诸方卜度。遂寂。后九日,弟子处约等奉全身塔于寺
之东北隅。世寿五十八,僧夏三十五,住山十九载,度弟子四十有畸。学者集师语为。七
会录。行于世。
师初欲以复佛殿属予记之,未及而弃世。于是处约等以西堂可宣禅师之状来求予铭。适
予老疾,弗克就。宣公又以书来固请,而师之侍僧处讷者,留逾年不肯去,辞指恳款。予
为之叹曰。师之在育王也,将新僧堂,而阴阳家以为法所禁,将不利于主人。师奋不顾,
排众说,力为之。堂成而魔果作,遂去。阴阳家之说,使人拘而多畏,然其法本出流俗,不
待师之明,知其妄决矣。虽或适中,终为不足信也。又师在净慈,遭火患,涤地皆尽,度
非金钱累亿万,且假以岁月,必不能成,师谈笑尽复旧观。议者或以为师之才用绝人,见
于此者,则亦陋矣。此事若澄观辈,则可称大善知识,直游戏尔。师所以独立一世者,岂
直以此哉。师示众有曰。鸟道孤危,玄关妙密,在曹洞宗旨亦奇矣,若较临济,直是天地
悬隔。此足以知师能继圜悟。妙喜。佛照之大作用者,自有所在也。铭曰。
猗欤云公,自儒衣奋。为东庵子,无示无问。上距圜悟,四世而近。龙象蹴踏,狮子
奋迅。或造其室,目不容瞬。丹碧南山,盖其游刃。于谈笑顷,变化煨烬。以此论师,其
殆未尽。譬如观海,测以尺寸。我铭不磨,百世其信。

文集卷四十一
祭文二十一首
皇太后灵驾发引祭文
风御上宾,玉衣永。生尧钩弋,尚怀帝武之祥。从禹会稽,遽奉寝园之卜。母慈罔
极,坤载无疆。方同轨之毕来,怅东朝之已远。然而艰难契阔,归慰圣主问安之诚。寿考
康宁,躬享先后莫致之福。阴功阳德,上际下蟠,历邃古而罕闻,知圣心之无憾。臣藩维
有守,怆慕徒深,目断柏城,神驰翣御,敢修馈奠之礼,少致攀号之心。
祭梁右相文
人之生世,如云之出于山川。云不自用,用之者天,降为甘泽,散为丰年。抑有时而
弗用,则轮囷磅礴,或卷或舒,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