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注「于时兵所围绕」:袁本、茶陵本「绕」作「也」,是也。
注「臣今见宫中荆棘」:袁本、茶陵本「荆」上有「生」字。
注「宫室深邃之貌」:袁本、茶陵本无「宫」字。
注「沈长含切」:袁本、茶陵本「切」作「反」。案:「反」字是也。凡善本云「反」,合并以后改为「切」,其仅存者皆不当改也。
注「广雅曰煨烬也乌坏反广雅曰煨烟也」:案:此有误也。考广雅并无「煨,烬也」。又其下不当又云「广雅曰」。各本皆同,无以订之。唯释诂云「煨,熅也」,下「烟」必「熅」之误。
注「又曰矢锋也」:陈云「矢」上脱「镝」字,是也。各本皆脱。
注「牢落」下至「翩连绵以牢落」:袁本、茶陵本无此十六字。
亦独犨麋之与子都:袁本、茶陵本「独」作「犹」。案:「犹」字是也。尤误。
注「色如漆赭」:袁本、茶陵本无「赭」字。
注「子都美丈夫也」:袁本、茶陵本无此六字。
注「二山名已见上文」:袁本、茶陵本无「已见上文」四字。案:「二」当作「三」。各本皆误。
则霜露所均:茶陵本「均」作「钧」,云五臣作「均」。袁本作「均」,无校语。案:袁用五臣也。尤盖以五臣乱善。
注「则为明主也」:袁本无「为」字,是也。茶陵本无上「左传」至此,脱。
注「善曰史记」:袁本、茶陵本作「刘曰当魏襄王时」。案:二本最是。「当魏襄王时」者,上数所赋以前也,尤改误。又二本每节首有「刘曰」,于此例当去,改为「善曰」,更误。
注「苏秦说魏襄王曰」:袁本、茶陵本无「襄」字。
注「南有陈」:何校「陈」下添「留」字,是也。各本皆脱。
注「颍川舞阳郾许鄢樊陵」:袁本、茶陵本无「樊」字。案:无者是也。「川」下当依汉志补「之」字,各本皆脱。颍川,郡也。舞阳以下,皆县也。颍川郡属县有鄢陵,尤添「樊」字于其间,甚误。
注「温水在广平都易县」:何校「都」改「郡」,「易」下添「阳」字,是也。各本皆误。晋书地理志之广平郡易阳县也。陈云别本「都」作「郡」,今未见。
注「涓水荡其胸」:案:「涓」当作「淯」。各本皆伪。
注「閟宫有洫」:袁本「洫」作「侐」。茶陵本亦作「洫」。案:「侐」是也。
注「苍颉篇斥」下至「广大之貌」:袁本、茶陵本无此二十九字。
授全模于梓匠:袁本校语云善作「令模」。茶陵本作「全模」,校语但云五臣作「谟」。案:尤所见与茶陵同,注无明文,未审善果何作。
注「谋龟谋筮」:袁本、茶陵本作「尚书曰谋及卜筮」。案:盖各本皆非也。载注但当有「谋及卜筮」四字。下文善注首「尚书曰谋及卜筮」七字,茶陵本无,非也;袁有,是也。如下节载注「陂,倾也」,善注郑玄礼记注曰「陂,倾也」,可以例此。
注「以避燥湿」:袁本、茶陵本「燥湿」作「温凉」。案:此尤以今荀子校改之,孟阳引不必同,改者未是。
注「又曰僝取也子软切」:袁本、茶陵本无此八字。
注「诗定之方中」:袁本、茶陵本「诗」下有「云」字,是也。
注「西都赋曰因瑰材而究奇抗应龙之虹梁」:袁本、茶陵本无此十六字。
注「西京赋」:袁本、茶陵本「西」上有「西都宾曰抗应龙之虹梁」十字。
注「又曰疏龙首以抗殿」:袁本、茶陵本无此八字。案:彼赋「龙首」与此敻然不涉,尤增多,误甚。
注「谓画为龙首于椽」:袁本、茶陵本无「画于椽」三字。
晖鉴抰振:案:「抰振」当作「柍桭」,注同。各本皆伪。柍桭见甘泉赋,太冲用其语,彼不误,可证也。
阶??嶙峋:案:「??」当作「楯」,善引应劭上林赋「宛虹杝于楯轩」句注可证。袁、茶陵二本所载五臣翰注云「阶??,阶道上处」。盖五臣改为「??」,而各本乱之。茶陵本并善注中字亦改为「??」,大误。
注「深黑色也」:袁本、茶陵本无「深」字、「黑」字。
注「抵锷嶙峋」:茶陵本「抵」作「柢」,袁本与此同。案:各本皆非也,当作「坻」。
注「德阳殿赋曰」:何校「德」上添「李尤」二字,是也。各本皆脱。
注「西京赋曰」下至「若双阙之相望」:袁本、茶陵本无此十六字。
注「内朝所在也」:袁本、茶陵本「所在」作「存」。案:此尤改也。
注「蔡雍陈留太守颂曰」:袁本、茶陵本「蔡」上有「玄化自此陶甄而成国风于是有禀承也」十六字。案:有者是也。尤误脱去。
注「汉书音义如淳曰」:袁本、茶陵本作「如淳汉书注曰」。案:此亦尤改也。
蕙风如熏:何引潘校「蕙」改「惠」。案:所校是也,善注可证。袁、茶陵二本所载五臣铣注云「蕙,香草」,是五臣改为「蕙」而各本乱之。
注「听政殿听政殿门」:袁本、茶陵本此七字作「听政殿前」四字。案:各本皆非也。当作「听政殿前听政闼」七字为一句。
注「听政门前升贤门」:案:上「门」字当作「闼」,下节注云「升贤门内听政闼外」,与此相承接,各本皆伪。
注「崇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