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就近寺观之荒山旷地,僧道能垦种殖树者,免其香税而给为业。视所著效之大小而给以封。其给业照税,及三年后缴价。六年后纳赋之例,与民人等。
凡礼部之事八
一普兴学校。国待人而治,人待学而成。必无人不学,而后有可用之人。必无学不专,而后有可用之学。东西各国,学校如林。析其专家,无虑百数。前导后继,推求益精。但能择善而从,皆足资我师法。端其基础,首在正蒙。日本普通以及高等小学校,即各国乡塾。其寻常中学校,及寻常高等师范学校,即各国郡学院。陆军及各专门学校,即各国实学仕学院。大学院即大学院。其学分法学,理学,文学,其章程有初定,有改定。为中国今日计,不独师其改定之法,亦当深知初定之意。知其初定之意,而后我无操切率易之心。师其改定之法,而后我无苟简纷歧之弊。较其次第,宜各府州县,先立一小学堂于城。小学堂中,先特立寻常师范一班。选各府州县学诸生,年二十至四十,束自爱,文理通畅,四五十至七八十人,视学大小,为人数多寡。延师范师教之。三月后,试令分教小学堂学生。由地方视学官,每月会同师范师试其学业教法之进退,而第其优绌。第二年,四乡分立小学堂。府州县大者四十区,中三十区,小二十区,酌分地段。有寺庙者,先借为之。分师范生优者为教习。其优而愿留堂力学者听。第一年师范生不纳膳金。试而优者分三等给奖。最优者五圆,优者四圆,次优三圆。学生纳膳金。第三年即以先立之小学堂为中学堂。仍并寻常师范学堂于内。兼教西文而别立高等师范学堂。凡学生皆纳膳金。数各随地酌定。是为官学。若绅富私立,或公立者听便。建设之始,报明视学官,转报文部,给予准据。学堂教育章程,及课本书,与官学同。考试给凭出身亦同。第四年,各省城立专门高等学堂。第五年而京师大学堂可立矣。凡第一次官立者,书藉由学堂置备。其余无论公立私立,皆学生置备。有人捐备者,由官给奖。凡各府州县公立私立之学堂,初设及设后费用不足,由官补助。此由各府州县小学中学,循序而至高等学堂大学堂之序也。其应特立者,仿日本学习院,于京师五城扩官学堂十区。凡宗室八旗王公大臣子弟,年二十以上,或届学龄者(注:自六岁至十二岁日本谓之学龄,无人不入学。)入焉。其功课普通及高等小学堂程级,与各小学堂同。毕业后,以次入中学堂大学堂,与汉高才生同学。异之者,崇以特绝之礼,而动分外向上之心。同之者,平其挟贵之心,而化显分畛域之见。其应分立者,各府州县警察法理农业工艺学堂,高等商业学堂,女子师范学堂。其可较缓者,高等师范音乐学堂,盲哑学堂。凡学堂官立,及补助公立私立之费,皆入豫计。各省学堂以府州县税支办。官学堂则以停止八旗兵丁口粮支办。以夺之者予之而平其怨,即以教之者养之而当于施。闻之,普之胜法也,群臣相贺,其相卑士麦执小学校夏楚以示人曰:挞法者此也!大哉此言!考诸三王而不谬,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矣。
一酌变科举。今有木焉,根抵于崖谷之间,巨石上压,气至乙然四出。其萌蘖久之,则化为丛莽矣。樵者过之,斧其三而留一。根之受气,毕由一达而益旁薄。久之,森森而干矣。又久之,睨崖而出其上。匠石以为材。木德此樵也矣。而必以为向之斧者戕其生,不如丛莽之以不材为材也。诬材之性也哉。科举之妨学堂,犹是斧其三。奈何?与科举而并妨学堂者,曰捐纳保举。捐纳停矣,辟召之奏任判任。任其人以事,必其人之所曾学,是保举犹在也。而非向昔之所为保举也。是斧其二。凡应科举而工其术者,其智故学堂之上材矣。今变五百年之科举,而使天下人材,举出于学堂之一途。天下之士,年二十五以下,天资颖异,其术能取科举者,必无不能就学堂以成一业。其二十六以上至四十之人,可学于师范学堂。习小学堂师范课本书,教授旁里,或应各府州县以下官之辟选,亦不致大违其素业。其闻变科举而色然骇,皇皇不可终日者,年四五十以上,业科举而不能自立之人,冀幸不变,而有旧株可守也。然四五十以上,则有子弟矣。论者或主策论代制艺,或主习经而减乡会试制艺之篇数。夫学堂主学,而科举主文。学可赅文,而文不足尽学。与其主策论制艺,而翻腾于其中,不若摈策论制艺,而消息于其外。年二十五以下诸生,自中学堂始,亦须十年毕业而为世用。此十年之中,年三四五十之诸生,正可取学堂文课,理课,法课之书,如史哲,地理,伦理,社会,教育,经济,财政,政治,数学,农商,十二学,已译成者,普令肄业。应试之日,分为两场。第一场试以九经义一首,工制艺者听作制艺一首。第二场以十二学各发问题试之。凡九经义十二学占习何门,并令自报。试中者分门注籍,由考官咨送各专管之部,以凭京外各衙门辟举任用。断以十年为限。限满即停。中额减半。略依嘉道间旧例。是亦移花接木之近方,吐故纳新之渐径矣。
一学堂先学画图。山川都邑,非图不明。户籍水利,非图不清。警察,非图不灵。海军陆军,非图不行。矿山铁路工商,非图不营。图故变法之轨道哉!测量画图之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