衷之恳,不愧多言;遂成家之名,何惜一妓?韩公之于戎昱,既徇所求。奇章之望,牧之更宜自爱。」能从其请,可谓盛德,且用事切当,不愧风流佳话矣!
  唐末一山寺,有病僧自题于户云:「枕有思乡泪,门无问疾人。尘埋床下履,风动 【去】 架头巾。」适部使 【去】 者至,怜而疗治 【平】 之。后使者贵显,言于朝,遂命天下寺院置延寿寮,专养 【去】 病僧也。今苏州陈善人鉴雄者,本乐工也。鬻歌京师,蓄缠头金半千归,首创普济院于虎丘之野,救疗无力病人僧众,及广行一切善事。富室助之者甚伙,遂成大功德。康熙五十五年赐宸翰曰「香岩普济」四字。扁悬于院,上官贵绅多为制序题牓赠之,无不称为善人。
  明有知州某,母八十矣,度 【入】 不得见其子而死,剪发一缕寄之,而某居官如故。唐公有怀 【荆川父】 时为守,闻而恶之,力请黜免。上官曰:「是素无大过。」公曰:「一缕发足矣!过孰有大于是者乎?」卒黜之。
  子建诗:「沉忧令 【平】 人老。」文选:「思君令人老。」其本出「惟忧用老」耳。太白诗:「朝心不开,暮发尽白。」冯时可云:「一事逆而心憎,一言拂而心衔。树 【上】 荆棘于灵台,障云雾于天门。」嗟哉!胡其自隘而自戕乎?盖人生几何,但当快意寻绎。诸言可以送老。
  清谈擅于晋,小说着于唐。本朝以来,其行世谈部说家,埴所闻见者,则周栎园书影闽小纪,汪钝翁说铃,董阆石三冈识 【志】 余,尤悔庵艮斋杂说,渔洋山人居易录、池北偶谈、分甘余话、夫于亭杂录,王任庵署窗臆说,吴青坛说铃, 【吴所载诸家说部名目甚伙,兹不具。】 褚人获坚瓠集,孔宏舆拾箨余闲,王丹麓今世说。凡此皆彰彰在人耳目者也。
  疏受为广兄子,广与受言,每称父子;受称广大人。蔡邕叔父名质,邕以质为程璜所诬,上书自陈,愿身当质辜,丐质不并坐 【去】 。书中凡三称父子,皆叔侄也。可见古人虽叔侄亦称父子。
  衣惟称 【去】 体,何用宽绰为?国朝服式,最超前古,如今之韦裘,全里皆毳,独余膝以下虽 【去】 地之边减短一二寸或三四寸,用帛代之,使裘之下边不露毛毳,名之曰和■〈衤罗〉。始于康熙初间,而今则盛行矣。崇俭示朴,得古人制衣之义。且裘本贵轻,尤便于趋,其盛行固宜。埴有咏和■〈衤罗〉二首:「韦袍尚华,和■〈衤罗〉若素。君子藏锋, 【又作内有修藏。】 不欲尽露。」「代缀以缯,少短其毳。适可为宜,冗长 【去】 曷贵。」按传灯录僧问大茅和尚曰:「何者是?」大茅境曰:「不露锋。」今裘之全露毛毳者,俗名为出锋裘。和■〈衤罗〉下不露毳,宜更名曰藏锋裘。亦即大茅之旨也。
  从来纱宜于暑,衣之无里者也;褐宜于寒,衣之有里者也。自康熙二十余年间,忽有用纱为复,用褐为禅 【单】 ,而两衣遂相反,海内翕然服之将五十年矣。俗因以纱比人之无理而反有理,褐比人之有理而反无理者。埴题三言四语于缝人肆中, 【周礼天官有缝人,掌王宫缝线之事。按缝人之缝去声,冯贡切,缝线如字。】 曰:「有里纱,无里褐。里何常,任予夺。」列子曰:「理无常是。」即一衣可以观已。
  康熙壬戌,合肥相君李公湘北天馥典会试,得士最盛。其嗣君丹壑孚青先以己未进士入翰林,时年仅一十有 【同又。】 六,乃登科之最少者。一日,公宴集诸门生,有史讲学冑司夔献诗云:「郎君馆阁称前辈,弟子门墙半列卿。」时以比之唐人「鸾掖鲤庭」之句。
  颍川有姚尚书墓,其神道碑穹窿高厚,四面均焉。明初有州人某侍郎者,欲割其三分之一,以镌墓表,告之州守。守曰:「胡弗割三分之二?」问「何也?」守曰:「吾欲使后人割侍郎碑者,犹得中分耳。」遂惭而止。
  有豪家筑园亭,稍侵邻人尺地而存其半以还之。客曰:「胡弗并侵之,留此以待后之侵君者,亦不过失却尺地耳。事须蚤计也。」此事与割碑意同,得古人规讽意。
  杨尚书翥,德冠一时。邻家构舍,其桶溜水溢于庭,公不问,曰;「晴日多,雨日少也。」又或侵其址,公有「普天之下皆王土,再过些儿也不妨」之句。
  埴先太常一生俭约,始终不渝。于庭前题柱以示后人云:「俭于己,可以不求于人;俭于官,可以不取于民。」
  明曹棅尝云:「大臣体国,言官论事,当如和羹相济;言官无恩,益见大臣之有容。大臣休休,乃有言官之谔谔。」乃千古名言。

  ●不下带编卷五 【杂缀兼诗话】

  越上耸翁 金埴 【苑荪一字小郯】  鳏鳏子述
  埴曾王父太常府君, 【讳艹下门字,门内柬字,号楚畹,中天启乙丑进士,历官太常寺少卿。】 崇祯间官应天督学御史,闻命焚香,告天矢志,立誓不抑单寒,不通请谒,不徇故旧。题一联,盟于试卷之尾云:「窃国名器,以媚私交,大干国宪;违天休命,而淹寒士,必有天殃。」至今江南北传流有「金宗师不卖银秀才;富知县 【令姓富】 。专剥穷百姓」之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