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以先王之教,终之以人其人,火其书,必以是禁止而后可以行仁义,于是乎成篇。若《尧典》自"若稽古帝尧"至"格于上下",则尧之大略也;自"克明俊德"至于"于变时雍",言尧修身以及天下也。于是"乃命羲和"言天事,"若予采"、"若时登庸"言人事,"洪水方割"言地事,三才之道既备,继之以逊位终焉。然则自古有文章,便有布置,讲学之士不可不知也。(《丛话》前十、《草堂诗话》一、《仕学规范》三十七引《古今类总诗话》、《鉴衡》二引《古今诗话》、《竹庄》五、《总龟》后三十一、《历代》四十一、又《鉴衡》一引《诗宪》亦引至谓之变体可也,惟中间删详论杜诗诸语)

  ----------------
  ①《草堂诗话》"山谷"作"黄鲁直"。
  ②《古今诗话》"山谷言"作"古人"。
  ③《总龟》"告"作"言"。
  ④《草堂诗话》无"每见后学"至此数语。
  ⑤《总龟草堂诗话》"以"下有"此字"。
  ⑥《古今诗话》及《古今类总诗话》均无"每见后学"至此数语。
  ⑦《草堂诗话》有此三字;《古今诗话》、《古今类总诗话》作"老杜"。
  ⑧《杜工部诗话》"见素"作"左丞"。
  ⑨《古今诗话》、《古今类总诗话》"使人"作"令"。
  ⑩《古今诗话》无"具"字,
  ⑾《总龟》、《竹庄》及《古今诗话》、《古今类总诗话》无"耳"字。
  ⑿原脱"再字";《古今诗话》"再"作"致"。
  ⒀《总龟》、《竹庄》作"自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⒁《古今诗话》"故"作"固"。
  ⒂《古今诗话》"荐"作"进"。
  ⒃《古今诗话》、《古今类总诗话》"不能荐贤"作"无益"。
  ⒄《古今诗话》、《古今类总诗话》"又将"作"必"。
  ⒅《古今诗话》"然其"作"其子"。《古今类总诗话》"然其去也"作"其去,于人情。"
  ⒆《古今诗话》"如此是可以"作"如是则"。
  ⒇《古今诗话》、《古今类总诗话》"不"下有"可"字。
  (21)《古今诗话》"没"作"波"。
  (22)《草堂诗话》"终焉"作"也"。
  (23)《草堂诗话》无"前贤录为压卷盖"七字,《古今诗话》无"盖"字。《古今类总诗话》"盖"作"为其"。
  (24)《竹庄》"厅"作"门"。
  (25)《古今诗话》无"可"字。
  (26)《草堂诗话》引至此。
  (27)《古今诗话》"皆"作"虽"。
  (28)《竹庄》、《总龟》《古今诗话》、《杜工部诗话》与《古今类总诗话》均引至此。

  一五、命意用事
  诗有一篇命意,有句中命意。如老杜上韦见素诗,布置如此,是一篇命意也。至其道迟迟不忍去之意,则曰:"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其道欲与见素别,则曰:"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此句中命意也。盖如此然后顿挫高雅。①又有意用事,有语用事。李义山"海外徒闻更九州",其意则用杨妃在蓬莱山,其语则用邹子云:"九州之外,更有九州",如此然后深稳健丽。(《丛话》前十、《玉屑》六、《竹庄》五、《草堂诗话》一)

  ----------------
  ①《玉屑》、《竹庄》、《草堂诗话》引至此。

  一六、杜诗巧而能壮
  世俗喜绮丽,知文者能轻之。后生好风花,老大即厌之。然文章论当理与不当理耳,苟当于理,则绮丽风花同入于妙;苟不当理,则一切皆为长①语。上自齐梁诸公,下至刘梦得〔、温飞卿〕②辈,往往以绮丽风花累其正气,其过在于理不胜而词有余③也。老杜云:"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亦极绮丽,其模写景物,意自亲切,所以妙绝古今。④〔其〕⑤言春容闲适,则有"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蜒款款飞","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言秋景悲壮,则有"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其富贵之词,则有"香飘合殿春风转,花覆千官淑景移","麒麟不动炉烟转,⑥孔雀徐开扇影还"。其吊古则有"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竹送清溪月,苔移玉座春"。〕⑦皆出于风花,然穷尽性理,移夺造化。〔又云:"绝壁过云开锦绣,疏松夹水奏笙篁。"〕⑧自古诗人巧即不壮,⑨壮即不巧,巧而能壮,乃如是也。⑩(《丛话》前十,《竹庄》一、二十三、二十四,《草堂》一、《历代》四十一)

  ----------------
  ①《历代》"长"作"常"。
  ②《草堂诗话》无此三字。
  ③《竹庄》引至此。
  ④《竹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