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康与君从七十八岁,安之七十七岁,正叔七十四岁,不疑七十三岁,叔达七十岁,光六十五岁,合五百一十五岁。再成诗用前韵云。”

  用前韵再成

  七人五百有余岁,同醉花前今古稀。走马斗鸡非我事,纻衣丝发且相晖。

  经春无事连翩醉,彼此往来能几家。切莫辞斟十分酒,尽教人笑满头花。

  按:“真率会”止有七人,而所谓“九老图”者,画像有九人,不知彼二人者果何人哉?集中不载也。

  真率会约云:(一)序齿不序官。(一)为具务简素。(一)朝夕食不过五味。(一》菜果脯醢之类,各不过三十器。(一)酒巡无算,深浅自斟。主人不劝,客亦不辞。逐巡无下酒时,作菜羹不禁。(一)召客共作一简,客注可否于字下,不别作简。或因事分简者听。(一)会日早赴,不待促。(一)违约者,每事罚一巨觥。四月日押。

  咏怀

  三十余年西复东,劳生薄宦等飞蓬。所存旧业惟清白,不负明君有朴忠。早避喧烦真得策,未逢危辱好收功。太平触处农桑满,赢取闾阎鹤发翁。

  《石林诗话》云:“温公熙宁间,自长安得请留台而归,始至洛中,尝有诗《咏怀》,其出处大节世固不容复议。是时,虽论事不合去,而神宗眷遇之意愈厚,然犹以避烦畏辱为言,况其下者乎?公自元祐初起为相,至是已十七年矣。度公之意,初盖未尝以此自期也。”

  居洛初夏作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东皋杂记》云:“温公居洛阳,作此诗,其爱君忠义之志,概见于此。”

  过邵康节居

  拜罢归来抵寺居,解鞍纵马免传呼。紫衣金带尽脱去,便是林间一野夫。

  又

  草软波清沙路微,手携筇杖著深衣。白鸥不信忘机久,见我犹穿岸柳飞。

  《邵氏闻见录》云:“温公判西京留司御史台,遂居洛滨,买园于尊贤坊下,以‘独乐’名之。始与先君康节游,尝曰:‘光,陕人,先生,卫人,今同居洛,即乡人也。有如道学之尊,当以年德为贵,官职不足道也。’公一日著深衣,自崇德寺书局散步洛水堤上,因过康节天津之居,谒曰‘程秀才’。既见,乃温公也。问其故,公笑曰:‘司马出程伯休父,故曰“程”。’因留二绝,康节亦和之。”

  [附]康节和温公韵

  冠盖纷华塞九衢,声名相轧在前呼。独君都不将为事,始信人间有丈夫。

  又

  风背河声近亦微,斜阳淡泊隔云衣。一双白鹭在烟外,将下沙头却背飞。

  候康节

  淡日浓云合复开,碧伊清洛远萦回。林间高阁望已久,花外小车犹未来。

  《邵氏闻见录》云:“温公一日登崇德阁,约康节,久而不至,乃作一绝以候之。康节至,亦和其韵。”

  [附]康节和温公韵

  君家梁上年时燕,过社今年尚未回。为罚误君凝望久,万花深处小车来。

  示道人

  天覆地载如洪炉,万物死生同一涂。其中松柏与龟鹤,得年稍久终摧枯。借令真有蓬莱山,未免亦居天地间。君不见太上老君头似雪,世人浪说驻红颜。

  愚谓:人居天地间,有生必有死,乃理之常。生顺死安,或寿或夭,惟修身以俟命而已。或者偷生怖死,盗窃天机,欲为长生不死之计,斯惑矣。司马公此诗,可谓达生死之理,而安性命之常者也。文公先生《感兴》诗一章,亦发明此意。今附于左。

  [附]文公先生感兴诗第十四章

  飘飘学仙侣,遗世在云山。盗启玄命秘,窃当生死关。金鼎蟠龙虎,三年养神丹。刀圭一入口,白日生羽翰。我欲往从之,脱屣谅非难。但恐逆天理,偷生讵能安。

  闲居

  故人通贵绝相过,门外真堪置雀罗。我已幽慵僮更懒,雨来春草一番多。

  夏日西斋书事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温公此诗,写闲居幽寂之意,翛然于尘埃之表。于此可以见公之于物澹然而无所泊也。

  酬华严真师

  知足随缘处处安,一身温饱不为难。禅房窄小才容膝,此外从他世界宽。

  《文昌杂录》云:“司马公居洛,在陋巷,所居才能庇风雨。又作地室,尝读书于其中。盖道德之尊,亦不自知颜氏子之乐也。”故其《铭布衾》云:“颜乐一瓢,万世师模;纣居琼室,死为独夫。”亦此诗之意云。

  待制司马公

  待制公讳池,丞相温公之父。

  行色

  冷于陂水淡于秋,远陌初穷到渡头。赖是丹青不能画,画成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