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碧血录》二十五章,时政小说。
原名《庚辛剑腥录》,后更今名,民国二年(1913年)北京平报社印行。署冷红生著,此乃林纾别号也。林纾(1852年-1924年),为近代最著名翻译家之一,与魏源齐名。他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别号冷红生,晚岁又号卓翁,福建闽侯人。初为光绪举人,后入京为京师大学堂教师。专治古文,以正宗桐城传人自居。他早期的诗文表现关心国事、抨击时政、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倾向,持改良主义立场,这突出表现在他为自己翻译的外国小说所写的序跋之中。早年是我国近代文学较早开拓者之一。晚年思想趋于保守,反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其主要成就在翻译,因其不懂外文,全凭别人口译,他用笔整理成文。据《读书》1982年第六期连燕堂《林译小说有多少种》一文的统计,林纾译的小说共有一百八十三种,包括英、美、法、俄、希腊、挪威、西班牙、日本等国的作品。其译文生动传神,深受当时读者的欢迎,产生了很大影响。早期的译文尤有神韵,晚年译笔反而枯涩无神。其译作由商务印书馆汇编成《林译小说丛书》。《京华碧血录》一书,在近代反映庚子事变的小说中,思想内容是比较进步的。作品在写作技巧上,完全摆脱了章回小说传统,而学习外国小说的表达技巧,只分章,而无回目。在叙述、结构上均具现代色彩,惟语言仍具古文风范。
第一章
外史氏曰:小说之体,非编年之书也。有可记者,则虽琐琐屑屑咸著于编;苟无可记,则一行之间,可越过一年。兹已交庚子三月矣。庚子之局,千头万绪,将从何处着笔?然乱天下者,义和团也,则为书者,不能不发端于此。
时邴仲光居都下垂三年矣,文章日高,而剑术亦日精。顾终秘其术,不敢语人。春季花开,间行至长椿寺。见殿廊之下,聚可数百人,廊上焚香供济颠神位。十余人以红巾裹首,瞪目吐沫,伸拳作势,呼嚣之声四彻。仲光大怪。问之旁人,曰:“此义和神拳也,能避枪炮之子。洋鬼决无敢近,亦不能胜。旦晚歼尽此碧眼虬髯者,天下平矣。”仲光笑曰:“碧眼虬髯者,宁可尽耶?”曰:“否。为人无多,天津一国,交民巷一国,西什库又一国,灭此三国,则余众慓惧散走,易于扑灭。今大师兄方托鸿钧老祖及神僧济颠之力,合众十余万。彼三国之洋人,又何能为?”仲光曰:“鸿钧老祖何人?”间有一老叟叹曰:“少年竟不读书,并老祖神通乃不之知!实告汝,古有宝书,曰《封神传》,老祖为元始天尊及通天教主之师。又有《济颠传》,茶馆中所常讲者,征服小西天刘香妙及狄小霞,神通广大。今降神辅我大清,灭此洋鬼。先生如此文雅,乃此等典故,亦茫然不知?非老人多事,今日读书少年,但知得八股,宜其不能治天下也。”仲光既悯其愚,又不敢纵声而笑,遂怏怏归。团匪逐处皆起。当此之时,东朝及官家方居颐和园。初闻拳匪起事,即降旨饬步军统领与神机、虎神营严捕首要各犯,即饬解散胁从,将城内外所设坛棚,尽行拆毁。识者额手称快。端王、储侗、冈梓良均弗悦。储平日奉《太上感应篇》,以为洋人猩獗,必获大神助顺,歼除其众。今得义和神拳,炮火不伤,则大悦,以为神。冈不识一丁,读“皋陶”为“皋淘”,又称舜为舜王,以“皋淘”为“舜王”驾前刑部尚书。生平日崇信《封神演义》。拳匪举动,乃深惬所怀。于是怂恿端王,以严符切勒五城御史,毋得逮捕。拳匪益肆。自是贼势蔓延畿辅矣。四月,杨福同副将为拳匪戕于涞水,政府释不问。各国大震,以为无政。堂堂中国,纵贼戕官,不治,祸且及客。五月壬寅,公使飞电天津,饬领事各以兵入卫使馆。癸卯平明,外兵吹笳整旅入城,为数四百有余,载子弹糗饆无数。东朝方居颐和园,敕冈梓良、赵书尧赴涿州安抚,俾勿蠢动。赵为刑曹老郎,以精刑律历阶至尚书,心薄团匪为道箓鬼兵。既至涿州,匪众中推大师兄出见。趣冈、赵跪。冈蠢蠢屈膝。赵方沉吟,而冈已引裾便拜。大师兄跳踉作势。冈悦,而赵私以为丑。顾身家念重,且为冈所劫,复命时,署名冈后,言有验,而东朝信之。自是大乱之局遂成。
第二章
拳匪既得志,始试手杀人。凡道行提西洋之物如雨盖之类,立取而践之;下令敢燃洋灯及用洋货者,死无赦。于是沿街皆玻璃之屑。复命人家设坛焚香,夜则泼水于门外。逻取教会之人,名曰二毛子,缚至南下洼戮之。身首既暴,群犬争噬,家人至无敢殓取。浸至白昼杀人于宣武门内矣。仲光居松筠庵,久不见修伯符兄弟。入城视之。甫入宣武门,有车疾驰过其侧。道旁红巾者五人,呼曰:“止,止!”御者弗省,仍鞭其骡。红巾者出刀进劈御者头颅,立殒于地。车中人,则衣冠赴验看者也,结舌不能语。红巾者握其辫发,另出一人斩之,刀钝不能入,更三刃始殊。仲光大怒,几欲出剑。顾念老母,又以一身在客,则咽其勇气。入白庙胡同。伯符兄弟憔悴如蒙重忧,见仲光余怒未息,争相问故。仲光以所见语之。伯符曰:“吾亦闻之。近欲上书,而御史台不听入,宗人府又弗肯代奏,坐听糜烂。只有一死,上报列祖。”遂倾谈至晚。伯符〔兄弟〕均以殉国自誓,仲光凄然不能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