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他洞牧羊矣。既入他洞,此生已了,安望复回都下,顾盼父母哉!
  二次如欲消闲,是山断不可上也。”三缄曰:“吾见是山土穴甚广,思觇其异,以扩见闻,而彼穴诸人,何以睹吾而俱出?”杜公曰:“土穴中皆匈奴侣也。若得汉人子弟,以冀彼家父母许缗赎之,如不赎焉,转售他洞,愈售愈远,愈远愈苦,不将此身没于匈奴,不能了局。今日非吾呼尔,尔早已入其党矣。”三缄曰:“彼岂无管束耶?”杜公曰:“即有管束,尔属大邦人物,非彼同侣,纵将尔杀却,无关紧要,亦与吾国诛及匈奴等耳。”三缄曰:“匈奴厉害如斯,从此坚守山亭,不敢轻出矣。”杜公曰:“思回都中,自当谨慎。”三缄曰:“山亭历彼甚近,胡不为至此耶?”杜公曰:“彼虽夷狄,最重信行,当年大邦征伐匈奴,匈奴被擒,甘心向服,中外之界实限于此,故彼不能越焉。不然,谁敢居此亭者?”三缄聆言,常怀惕栗。
  无何,春季将过,夏景频催。杜公曰:“吾来时有一友人,同至此地待罪,彼居岭之东面,与南关相近。昨日寄信嘱吾一往,有话筹商。吾去,明日午刻定然归来。公子耐住山亭,切不可步履妄行,恐为匈奴所获。”三缄曰:“谨领公教。”杜公嘱罢,缓投岭东,三缄在后送之。送约十里途程,杜公回首谓曰:“公子可以归矣。”三缄伫足立望,待公形影不见,然后归亭。懒去炊烟,倒榻而卧,思及父母,愁生满腹。自午及夜,卧不成眠。
  次早晨光入照,三缄始起。作食毕,念切杜公,时出望之。
  殊望断停云,不见征车转辖。一连三日,去客无踪。迨到四日,朝临申酉之交,始见杜公一步一趋缓缓而至。方近亭下,三缄出迎曰:“公归何迟?”杜公曰:“俟吾入亭,为尔言及。”既入亭内,三缄进以汤焉。杜公饮讫,谓三缄曰:“吾友邬光平,都中巨族,得罪充配,与吾同行,声气相投,称为莫逆。
  彼家金银广有,朝贵亦多,上下调停,罪已宥矣。承彼寄信,与吾方便,一并赦之。佳期久卜,起程还都。奈引导无人,弗识去路,因待都中押犯之役,带负行李,带引途程。而役来总在南关息足,命人呼之,步履稍迟,故许久方归耳。”三缄曰:“然则公又何日起程乎?”杜公曰:“期在诘朝,不可缓矣。”三缄闻言,泣曰:“公归,吾无所依,善教不闻,吾真惨然也。”言罢大哭。杜公慰之曰:“吾回都中,访至梁公子府内,晤尔父母,以免疑生疑死,朝日悲啼。复与公子筹商,为尔调停,如罪宥时,吾必使尔家仆,竟投此处,尔整顿行装,随彼归都,何难之有。”三缄跪地牵衣,泣曰:“吾命将死,惟公救之,空空一身,承公养之,公可谓吾重生父母也。恳祈一救再救,完全吾躯,他日言旋,定当衔环以报。”杜公曰:“山亭之养,已不多矣。吾友所积,尚可敷一人一载之需,吾曾代祈友人,已许明日尔可随我去居。彼室羊毡甚厚,卧榻亦颇佳焉。”三缄曰:“公无事不为吾谋,吾感不尽,但宥罪一件,公回都下切勿忘之。”杜公曰:“决不敢忘,亦不忍忘也。”是夜,三缄谆谆相嘱,杜公语语相安,竟至天明未能合目。
  晨餐后,杜公与三缄同将所余荞面,以及羊毡瓦鼎,运至南关东面庐山麓下草舍之中。杜公友人出而迎曰:“尔友来乎?”杜公指三缄曰:“此其人矣。”三缄即向邬公恭身叩拜。邬公扶起,言曰:“年青幼子,落于异邦,真令吾视之而心酸也。
  吾等回都,誓为尔策,半载之外,必有佳音,尔其宽着肚肠,在此耐候。”三缄闻说,咽喉气塞,重重拜叩。邬、杜二公将荞面羊毡,一一交与,辞别三缄,向南关而去。三缄此际且泣且送,恰似乳孩失母,哭不成声。二公曰:“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哭亦徒然。尔可速归,看守羊毡等物,恐为他犯窃去,尔又难活矣。”三缄洒泪归亭,一行一坐,思念杜公不已,因将羊毡等件,铺于室内,见此如见杜公焉。
  一日,庐山昏黑,大起狂风,三缄独坐无聊,忽见一人突如其来,忙起而询曰:“尔都中役乎?”其人曰:“非也,吾亦大邦人,充配于兹十余载矣。”三缄伤其与己同病,留居为侣。其人随留随止,并不问及姓名。三缄问之,彼亦含糊答之。
  三缄时时暗窥,饮食起居粗卤可鄙,而且昼出夜返,日以为常。
  三缄厌其烦,久则疏以礼貌。其人曰:“尔先以盛情待吾,今而颜色之间甚属不善,尔欲生乎,死乎?”三缄曰:“生则何为,死又何说?”其人持一布囊,置于三缄之前,曰:“尔欲生耶,入此囊中。”复抽刀一柄,手扭三缄之前,曰:“尔欲死耶,割尔首领。”三缄骇甚,泣祈饶之。其人曰:“尔欲生而不入此囊,必待吾动粗乎?”三缄跪地大哭不起。其人吹动牛角,亭外遂来三四黑汉,绳束三缄,放入布囊,扛抬而去。
  三缄无奈,只得任之。未几,扛抬者止,解开布囊,接出三缄。
  三缄极目周围,环立不下数百匈奴,群相谓曰:“既来此地,须与吾等牧羊也,尔心愿否?”三缄曰:“愿。”匈奴曰:“如愿,速去牧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