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候圣旨发落。
  ”帝大喜,即令武士拥出,斩于市曹。当日,帝赐秦王金一千两,银二千五百两,蜀锦一千匹,其余将土皆论功升赏。
  却说李密含羞退归邢府,旦夕坐卧不安,忧形于色,私谓王伯当日 :“汝教吾归唐,深言神尧大德。今见秦王,身若芒刺,令吾坐不安席,如之奈何?”伯当日 :“屈身守分,以待天时,不可与命争也 。”当日散去,李密心中转闷,无计可施。
  是夜月明,密思昔日如此英雄,独霸金墉,今日如此受人之制,放声而哭。忽见一人自外而入,大笑曰 :“主上何故如此?有何不决之事,何不与我商议,而自苦也?”视之,乃祖君彦也。
  密请问之曰 :“吾所苦者,受人之制也 。”君彦曰 :“何不往山东收抚士卒,取王世充如拾芥耳。实取大业于人之下,非大丈夫之志也 。”正商议间,一人倏然而入曰 :“公等所谋,吾已知之。吾亦随往,暂助一马之力 。”密大喜,请坐而问之,乃贾闰甫也。三人共议,闰甫曰 :“只恐唐帝不肯大王前去。
  ”密曰 :“吾有金银、珠玉、眷属、士卒在彼以为质,当必不疑 。”次日,密入见帝,拜于阙下。帝问其故,答曰 :“自投唐后,累荷重恩,未有寸功补报。今山东之众,皆臣故时麾下素所训练之人,臣请往其地收而抚之,以助国威,惟陛下察焉。
  ”帝大喜曰 :“卿所言极当,既是要去,必须得一将士辅助,以防不测 。”密曰 :“只消臣之手将王伯当足以获矣 。”帝乃遣伯当与李密同行。
  当日李密得旨归府,便收拾鞍马,乃裹糇粮,以为行计。
  独孤公主向前谓密曰 :“大王何如此之慌速?似有惊惧之色。
  ”密曰 :“吾有一事,非汝所知 。”独孤公主曰 :“请问其详。
  ”密曰 :“吾欲背唐而去,只虑汝在此,故吾有忧惧之意 。”
  独孤曰 :“是何言乎?吾兄待汝不簿,极其富贵,有何不足之处,欲往何所?”密曰 :“主上恩宠虽厚,汝侄羞我何多?今势不两立,特往山东,收集士卒,随时应变而举事矣 。”独孤曰 :“吾以汝为好人,尽心报国,今日何为此不忠不义之事乎?
  此等之人,狗彘不食其肉,何可言乎?”即口唾其面,大骂不已。此时李密性如火焰,即拔佩剑对面劈去,独孤首随剑落,七窃进出,鲜血淋漓,遍于地下。王伯当日 :“大王何故杀死公主?祸即至矣 !”密惊曰 :“我一时躁暴,事至如此,汝作何计较?与吾谋之 。”伯当日 :“此事千万不可漏泄,大王急将左右之人封闭一室,不与往来,作急收拾鞍马,平明速行。
  ”李密依言。次早天尚未明,密跨银鬃马,持点钢刀,同王伯当随行六十余人径出北门,飞奔而走。
  北门飞报李密夺门而去,轻骑六十余人皆望北行。至申时左侧,又邢府中人来告知秦王,说李密将独孤公主杀了。众臣愕然,一将挺身出曰 :“李密杀了公主,背唐而去,必反于山东,是纵虎伤人也。某愿将三千铁骑生擒李密与殿下 。”众视之,乃幽州总管盛彦师也。秦王曰 :“此贼背义忘恩,杀姑之仇,如何不报。今去已远,作急赶去 。”于是率领精兵,尽数皆起,并力追赶。三日至马回川,看看赶上,见李密、伯当在前,相隔不远,彦师大喝 :“李密休走!秦王在此 。”李密回头,果见尘头起处,一彪人马来到。上面风吹动秦王军马旗号。
  彦师大喝曰 :“汝杀独孤公主,却走这里,吾奉秦王钧命,特来捉汝 。”密曰 :“与汝本来无仇,何如此之迫邪?”秦王随后继至,骂曰 :“匹夫逆贼,尚敢多言 !”即在马上高声大呼:“王伯当!吾欲射死李密,汝可前来辅吾,免汝一死 。”伯当曰 :“生为魏公臣,死为魏公鬼,忠臣岂怕死哉 !”遂持刀欲战秦王。秦王大喝一声,众军士弓弩齐发,箭如雨下。伯当急不能战,舍命抱住李密之身,更不抬头,百般遮护。可怜李密、伯当并六十余人,不移时皆死于马回川行宫山下。密死年六十二岁,武德元年冬十一月也。史官有诗云:李密为君笑霸王,谁知今日叠尸亡。
  古今多少英雄将,那个忠臣似伯当?
  丽泉单赞伯当一绝云:世子运机筹,伯当一旦休。
  心怀安国恨,眉锁庙堂愁。
  英气连霄汉,忠心贯斗牛。
  至今魂与魄,犹绕凤凰楼。
  李密被盛彦师枭下首级,送入长安。帝大喜,即将李密首级号令四门,将邢府所积金银绢彩尽赐秦王、彦师二人。密死之后,其将徐世绩据守黎阳,未有所属。帝遣魏征说之,世绩即籍郡县户口士马之数,奉表来降。帝大喜,遂赐姓李,加为左卫大将军。
  是年四月,帝大宴群臣,正饮酒间,忽报谷州刺史何如璧表称报:洛阳王世充累犯边界,打天谷州附邑,十分危急,作急引兵救援。帝即命秦王率人马十万前去抵敌。秦王领命,即调人马望洛阳进发。正在起行,又哨马来报:刘武周兴兵侵犯边界,动扰并州,锋势甚锐。帝曰 :“且教齐王元吉紧守城池,待世民征服王世充,移兵并州,以拒周武 。”毕竟还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