胱不藏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本输篇》曰∶“三焦者,足少阴、
太阳之所将,实则闭癃,虚则遗溺。”



<目录>卷四\实证

<篇名>遗溺诗

属性:遗溺肾元虚且寒,好将肉桂配鸡冠,补中益气(汤)上焦治,参附山萸自下安。
房痨伤寒,惟脉细欲绝,四肢厥冷、腹痛吐泻者为阴证,以通脉四逆汤治之。若非阴寒
证,误用立死。大抵此证属热者十有八九,孙真人用青竹皮一升,煮汤治之。若烦不得卧,
宜黄连鸡子黄汤救之。汪苓友云∶“肾主藏精,凡人入房过度,则精多所遗。所遗之精,皆
为水而属阴。况其作强之时,心火先炽,火炽则水流,水愈流则火愈炽。五内焦热,外复感
冒而病邪热,两热相夹,肾水必枯。其人发烦躁而舌黑芒生,则就死矣。”喻嘉言《寓意草
》,徐灵胎《医论》俱同。此证因肾虚而得,故列虚证。



<目录>卷四\实证

<篇名>房痨伤寒诗

属性:房痨鼓荡泄阴精,精泄阴虚火证生,四逆(汤证)辛温当慎用,竹皮(汤)鸡子(黄连鸡子黄汤)古
前盟(《内经》云∶此先师歃血而盟之者,言禁方不传,一恐泄造化之机,一恐人轻其道。)



<目录>卷四

<篇名>素盛一条

属性:素禀之气,由于先天。其脉必长,其人喜劳而恶逸,喜凉而恶热。伤寒一及切杂病,汗
、吐、下可以尽量而施,所谓去疾莫如尽是也。间或补温,不过偶用而已。然素盛之人,外
邪难入,而亦难出,不可不知。防风通圣散表里俱病者宜之,即邪气初伤,未入于里,亦以
此方通其里,而表自解,绝无禁忌。可知素禀有余者别有治法也。大抵素禀之盛,从无所苦
,惟是湿痰颇多,以一味丸制苍术常服,即是却病延年之剂。又二陈汤加减最宜,火盛者,
吞乾坤得一丸。



<目录>卷四\素盛一条

<篇名>素盛服药诗

属性:素盛人丰有湿痰,九蒸苍术向君谈,防风通圣(散)疗诸病,更奉二陈(汤)作指南。



<目录>卷四\素盛一条

<篇名>素衰一条

属性:素禀之衰,亦由于先天。其脉多短,其人贪逸而恶劳,喜暖而恶凉。伤寒及一切杂病,
汗、吐、下酌量用之,即解肌、消导、寒润等剂,亦须照顾元气,病势一退,即宜温补。
然素衰之人,外邪易入而亦易出,得轻宣则解,或啜热粥亦解。若常服补养之品,以人参养荣
汤、归脾汤、还少丹为良法,若小便微短者,可审其寒温,而用六、八味丸。又富贵之家,
无病时亦喜服丸药,其实非法也,然亦不可无以应之。兹得张心在十味补心汤、散、丸、饮
、膏,随人所欲,亦为切用之剂。



<目录>卷四\素盛一条

<篇名>素衰服药诗

属性:素禀衰兮补养先,归脾(汤)还少(丸)养荣(汤)煎,补心汤散丸膏妙,肾气(六味丸)地黄(丸)效补
天(寻常服食,余极夸其效,若大病用之则误矣。)



<目录>卷五\表证诸方

<篇名>伤寒

属性:\x桂枝汤\x 治伤风自汗,头痛项强,发热恶寒等症(凡《伤寒论》、《金匮》、《千金》、
《外台》、《圣济方》俱改为小剂,以便时用,下仿此。)
桂枝 白芍 生姜(各三钱) 炙甘草(二钱) 大枣(四枚)
水煎服,啜热粥,覆取微汗,未汗再服,一日夜可三服。此方姜、桂、甘草、大枣之辛
甘以补阳,芍药、大枣、甘草之苦甘以补阴,是补剂非汗剂也。妙在服后,温啜粥,取谷
气胜邪以为汗,则汗不受伤,则绝无变症之患。无论四时、南北、老幼、强弱,皆可服之。
\x麻黄汤\x 治伤寒中风发热、恶寒、头痛、身疼痛、项强、无汗而喘等证。
麻黄(去根节三钱) 桂枝(二钱) 炙草(一钱) 杏仁(二十四粒
水三杯,先煮麻黄至二杯,去沫,入诸药同煮至八分,温服,覆取微汗,不啜粥,未汗
再服,一日夜可三服。此方麻杏从表以发表;桂甘从肌以达表;不啜粥者,恐其逗留麻黄之
性,发汗太过也。
\x升麻葛根汤\x(钱仲阳) 治阳明伤寒中风,头疼,身痛,发热恶寒,无汗,口渴,目痛鼻干
,不得卧,及阳明发斑,欲出不出,寒暄不时,人多疫疾。
升麻(三钱) 葛根 白芍(各二钱) 炙草(一钱)加姜煎。
愚以此方葛根可用三、四钱,升麻只用一钱许,加川芎、白芷、紫苏、黄芩、石膏之类
俱可加入。
此方非《伤寒论》阳明证之正方也。但就表证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