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上挟于口。风寒乘虚,入其筋则挛
,故牙关急而口噤。
@@@
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
【注】
痉之为病,其状劲急强直,故其脉亦劲急强直。按之紧,劲急之象也,如弦直行之象
也。
@@@
『脉经』云:痉家,其脉伏坚,直上下。
【注】
痉家其脉紧弦,直上下者,以痉病属太阳表也。『脉经』所云:其脉伏坚,直上下者
,以痉病属阳明里也。盖痉家原属二经,故有太阳葛根汤汗之,阳明大承气汤下之之
治也。伏坚,沉实也;直上下,弦直也,即沉实弦直之脉也。
@@@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
【按】反恶寒之「反」字,衍文也。玩痉病之条自知当恶寒也。
【注】
痉病既属太阳,当以太阳虚实例之,故曰:太阳病发热、无汗、恶寒为实邪名曰刚痉
者。强而有力也。发热汗出,不恶寒为虚邪,名曰柔痉者。强而无力也。
@@@
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注】
此申明刚痉在表,以明其治也。太阳病,为头项强痛、发热等证也。无汗,谓伤寒也
。太阳伤寒,小便不当少,今反少者,是寒气盛而收引也。不当气上冲胸,今气上冲
胸,是寒气盛而上逆也。不当口噤不得语,今口噤不得语,是寒气盛,牙关紧急而甚
也。以太阳伤寒,而有此冲击劲急之象,是欲作刚痉之病也。麻黄汤能治太阳,而不
能治阳明,故以葛根汤兼太阳、阳明两经之治,为刚痉无汗之正法也。
@@@
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齿,可与大承气汤。
【注】此申痉病入里,以明其治也。痉病而更胸满,里气壅也;卧不着席,反张甚也
;脚挛急,劲急甚也;必^齿,牙紧甚也。此皆阳明热盛灼筋,筋急而甚之象。故以
大承气汤直攻其热,非攻阳明之实也。其曰可与,非尽言其可与,有慎重之意。



<目录>卷二\痉湿病⒙鲋げ⒅蔚诙

<篇名>大承气汤方

属性:大黄(酒洗)四两 厚朴(灸,去皮)半斤 枳实(炙)五枚 芒硝三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
更上火,微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止服。
@@@
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注】
太阳病其证备,谓头痛、项强、发热、恶风寒具见也。而更身体强,有几几然俯仰不
能自如之象,痉病也。但脉反见沉迟太阴之脉,非太阳浮紧,无汗刚痉者比。故不与
葛根汤,而与栝蒌桂枝汤,和太阳之表,清太阴之里也。



<目录>卷二\痉湿病⒙鲋げ⒅蔚诙

<篇名>栝蒌桂枝汤方

属性:栝蒌根二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取微汗,汗不出,食顷,啜热粥发之。
@@@
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痉,为难治。
【注】
发热,太阳病也。脉沉细,少阴脉也。而名曰痉者,必有或刚或柔之证见也,以太阳
痉证,而见少阴之脉,表里兼病也。夫太阳之邪郁于外,故病发热;少阴之邪凝于内
,故脉沉细。然痉病而见弦紧之脉,是为本脉,即或沉迟,尚为可治。今沉而细,邪
入少阴,阳气已衰,岂易治乎,故曰难也。
@@@
夫风病,下之则痉,复发汗,必拘急。
【注】
以上论痉,皆外感风、寒、湿而为病也。亦有因风邪为病,不应下而下之伤液,不应
汗而汗之伤津,以致津液枯燥,筋失所养而病痉者,故曰:风病下之则痉,复发汗必
拘急。此不可以外感痉病治之,当以专养津液为务也。
@@@
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
【注】
此承上文,详申发汗过多成痉之义也。太阳病当发汗,若发汗太过,腠理大开,表气
不固,邪风乘虚而入,因成痉者,乃内虚所召入也,宜以桂枝加附子汤主之,固表温
经也。由此推之,凡病出汗过多新产,金疮破伤出血过多,而变生此证者,皆其类也

@@@
暴腹胀大者,为欲解,脉如故,反伏弦者,痉。
【按】
本门首条痉病也之下「若发其汗…」六句,当移于此条之首,文义始属。此条「暴腹
胀大者」句,衍文也,当删之。
【注】
不但风病,发汗过多则痉,即寒湿相抟之病,发汗过多亦痉也。发汗过多,其表益虚
,表虚则必即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