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不缓, 正未复也, 更恶寒者, 邪未衰也,
虽不能自愈, 但已为前之汗, 吐, 下虚其表里, 故不可更发汗, 更吐
,更下也. 脉微恶寒, 表里俱虚, 面色当白, 今色反赤, 是犹有表邪
沸郁, 不能得小汗出宣发阳气, 故面赤身痒, 未欲解也. 宜桂枝麻黄
各半汤, 稍稍汗之以和营卫, 自可愈也.



<目录>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篇名>桂枝二麻一汤

属性: 服桂枝汤, 大汗出, 脉洪大者, 与桂枝汤如前
法.若形如疟, 日再发者, 汗出必解, 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一两十七铢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 ( 去节 ) 十六铢 甘草一两
二铢 杏仁 ( 去皮, 尖 ) 十六个 生姜一两六铢 大枣 ( 擘 ) 五
枚,右七味, 以水五升, 先煮麻黄一, 二沸, 去上沫, 纳诸药, 煮取
二升, 去滓, 温服一升, 日再服.
【注】服桂枝汤大汗出, 脉洪大不解, 若烦渴者, 则表邪已入阳明,
白虎汤证也. 今脉虽洪大而不烦渴, 则为表邪仍在太阳, 故与桂枝汤
如前法也. 若脉不洪大, 壮热亦减, 惟寒热如疟, 日再发者, 虽属轻
邪,然终为微寒所持, 非汗出必不解也, 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稍发营
卫之汗. 不用麻黄桂枝各半汤者, 盖因已大汗出, 不欲其发营卫汗,
欲其和营卫汗也.



<目录>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篇名>桂枝二越婢一汤

属性: 太阳病, 发热恶寒, 热多寒少. 脉微弱者,
此无阳也, 不可更汗. 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枝一两六铢 芍药一两 甘草 ( 炙 ) 一两三铢 石膏二十四铢 
麻黄十六铢 大枣 ( 擘 ) 五枚 生姜 ( 切 ) 一两六铢, 右七味,
以水五升, 煮麻黄一, 二沸, 去上沫, 纳诸药, 煮取二升, 去滓, 温
服一升, 日再服. 本方当裁为越婢汤, 桂枝汤, 各饮一升, 今合为一
方,桂枝二越婢一汤.
【注】桂枝二越婢一汤, 即大青龙以杏仁易芍药也. 名虽越婢辅桂枝
,实则大青龙之变制也. 去杏仁恶其从阳而辛散. 用芍药以其走阴而
酸收. 以此易彼, 裁而用之, 则主治不同也. 以桂枝二主之, 则不发
汗,可知越婢一者, 乃麻黄石膏二物. 不过取其辛凉之性, 佐桂枝二
中和表而清热, 则是寓微汗于不发之中亦可识也. 非若大青龙以石膏
佐麻黄, 而为发汗驱热之重剂也. 桂枝二麻黄一汤, 治若形如疟, 日
再发者, 汗出必解, 而无热多寒少, 故不用石膏之凉也. 桂枝麻黄各
半汤, 治如疟状, 热多寒少, 而不用石膏更倍麻黄者, 以其面有沸郁
热色, 身有皮肤作痒, 是知热不向里而向表, 令得小汗以顺其势, 故
亦不用石膏之凉里也. 桂枝二越婢一汤, 治发热恶寒, 热多寒少, 而
用石膏者, 以其表邪寒少, 肌里热多, 故用石膏之凉, 佐麻桂以和营
卫,非发营卫也. 今人一见麻桂, 不问轻重, 亦不问温覆不温覆, 取
汗不取汗, 总不敢用. 皆因未究仲景之旨. 麻桂只是营卫之药. 若重
剂温覆取汗, 则为发营卫之药; 轻剂不温覆取汗, 则为和营卫之药也
.



<目录>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篇名>越婢汤

属性: 治风水恶风, 一身悉肿, 脉浮不渴, 续自汗出, 无大
热者. 又治里水, 一身面目黄肿, 其脉沉小便不利, 故令病水. 假令
小便自利, 此亡津液, 故令渴也. 越婢加术汤主之.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 ( 切 ) 三两 大枣 ( 擘 ) 十五枚 甘
草一两恶风加附子一枚 ( 炮 )., 右五味, 以水六升, 煮麻黄, 去沫
,纳诸药, 煮取三升, 分三服.
【集注】喻昌曰: 越婢汤者, 示微发表于不发之方也, 大率取其通调
营卫. 麻黄, 石膏二物, 一甘热, 一甘寒, 合而用之, 脾偏于阴则和
以甘热, 胃偏于阳则和以甘寒. 乃至风热之阳, 水寒之阴, 凡不和于
中土者, 悉得用之何也? 中土不和, 则水谷不化其精悍之气以实营卫
.营卫虚, 则或寒, 或热之气, 皆得壅塞其隧道, 而不通于表里. 所
以在表之风水用之, 而在里之水兼渴, 而小便自利者, 咸必用之, 无
非欲其不害中土耳. 不害中土, 自足消患于方萌矣. 赵良曰: 五脏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