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肿痛。
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病名曰三焦约。营卫不调。风邪入客。则决渎之官。约而不通。所以不得大小便也。刺
法取足少阴太阳之经。辅以汤剂。则三焦疏导。清浊判矣。方载枳壳丸
等六首。(方中多用大黄牵牛郁李之类)简案、本节三焦。即指膀胱。上文列六腑之病。而不及膀胱。知是三
焦为膀胱明矣。千金云。三焦名中清之腑。别号玉海。水道出。属膀胱是也。(详见素问识灵兰秘典注)盖约
即脾约之约。而乔世宁校本千金。以约字属下句。亦似有理。张云。太阳大络。飞阳穴也。考甲乙。委阳、三
焦下辅俞也。在足太阳之前。少阳之后云云。此足太阳之别络也。则志注为是。
\x睹其色 察其目 以知其散复\x 诸本无目字。但张本有焉。马云。以、为也。论语云。视其所以。
志云。察其以者。察其所以然之病。简案、张补目字。据九针十二原小针解。今从之。
\x一其形\x 马云。曰一者。肥瘦各相等否。志云。静守其神形。与、俱也。
\x病将下\x 张云。下、退也。
\x诸经实者 病三日已\x 张云。凡邪气未解者。最忌脉弱无力。如平人气象论曰。病在中。脉虚。玉
机真藏论曰。病在外。脉不实坚者。皆难治。邪客篇曰。虚而细者久以持。皆不实之谓也。若病在诸经。而脉
实有力者。邪将外达也。故可三日而已矣。
\x气口候阴 人迎候阳也\x 张云。气口在手太阴。肺脉也。气口独为五脏主。故以候阴。人迎在头。阳
明胃脉也。胃为六腑之大源。故以候阳。



<目录>卷三

<篇名>五邪篇第二十

属性:诸本无篇字。马云。内论五脏之邪。故名篇。
\x上气喘 汗出\x 志云。上气喘者。肺气逆也。
\x膺中外 \x 马云。云门、中府等穴。
\x背三节五藏之旁\x 藏、张本作节。马云。背三节旁之肺俞。及五椎旁之心俞穴。志云。乃肺俞旁之魄
户也。简案、甲乙作背三椎之旁。乃谓肺俞。甲乙为是。原注颧字当作 。史音 。音椎可证。
\x按之快然\x 张云。觉快爽者。即其真穴。
\x取之缺盆中以越之\x 张云。缺盆、足阳明经穴也。手太阴之脉。上出于此。故当取之。以散越肺邪。
但忌大深。令人逆息。志云。缺盆中者。手阳明经之扶突。盖从腑以越阴脏之邪。
\x邪在肝\x(止)\x时脚肿\x 张云。两胁中痛。肝之经也。寒中水乘脾胃也 恶血在内。肝所主也。行善牵掣
其关节。肝主筋而邪居之也。肝经自足大趾上内联踝。故时为脚肿。甲乙。掣、作 。简案、掣纵、又作 。
知二字义同。
\x取耳间青脉 以去其掣\x 甲乙。掣、作 。张云。足少阳经循耳前后。足厥阴主诸筋。而与少阳为
表里。故取耳间青脉。可以去掣节。志云。耳间青脉。一名鸡足青。简案、甲乙 脉。一名资脉。在耳本后。
鸡足青络脉。盖谓此穴。
\x阳气有余 阴气不足\x 简案、诸注以阴阳分说脾胃。恐非。
\x阴痹\x 马云。阴痹者。痛无定所。按之而不可得。即痹论之所谓以寒胜者为痛痹也。(后世以为白虎
历节风又曰痛风)志云。在外者筋骨为阴。病在阴者名曰痹。阴痹者。病在骨也。按之而不得者。邪在骨髓也。
简案、至真要大论云。阴痹者按之不得。即是。
\x肩背颈项痛时眩\x 马云。此皆膀胱经脉所行。以肾与膀胱为表里也。且时时眩晕。亦兼膀胱与肾邪也。
\x喜悲\x 马云。本神篇曰。心气虚则悲。然实则亦然。
\x调之其输也\x 马云。邪客篇曰。少阴心脉也。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脏坚固。邪
弗能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故诸邪之在心者。皆在心之包络。包络者。心主之脉也。
故独无 焉。其外经病而内不病。故独取其经于掌后锐骨之端。



<目录>卷三

<篇名>寒热病篇第二十一

属性:诸本无篇字。马云。篇内所谓诸证。不止寒热。然首节所论在寒热。故名篇。但此寒热。主外感言。与
瘰之寒热不同。
\x不可附席\x 张云。邪在外。故畏于近席。
\x鼻槁腊\x 马云。鼻孔枯腊。腊者、干也。
\x取三阳之络\x 马云。当取足太阳膀胱经之络穴。飞扬以泻之。盖太阳为三阳也。
\x取三阳于下\x 马云。不言穴者。必俱是络穴。
\x病无所安\x(止)\x死不治\x 病、甲乙作痛。张云。阴腾者必躁。故无所安也。阴伤则液脱。故汗注不
休也。齿者骨之余。若齿未稿者。阴气尚充。独为可治。当取足少阴之络穴大钟以刺之。若齿有枯色。则阴气
竭矣。其死无疑。近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