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人赠我笥中布,何以报之流黄素。”《乐府诗集》卷三十四《相逢行》:“大妇织罗绮,中妇织流黄。”贾开宗评此二句云:“一转出风入雅,今人为流连景物,复何足道?”

  “重敛筑宫馆西施,“西施”,春秋时越国美女。越人败于会稽,命范蠡求得美女西施进于吴王夫差。吴王筑宫以馆之。吴人谓美女为娃,故称馆娃宫。《清一统志苏州府》二《古迹》:“馆娃宫在吴县西南。……《吴郡志》:灵岩山顶,旧有秀峰寺,即吴馆娃宫也。《吴地记》:阖闾城西有砚石山,上有馆娃宫,今灵岩寺即其地。”

  “生公石”,亦名千人石,在虎丘山上。“生公”,梁僧,本姓魏,名道生。传说他曾于苏州虎丘寺讲经,人皆不信;遂聚石为徒,宣讲佛理,石皆点头,故俗传“生公说法,顽石点头”。《清一统志苏州府》一《山川虎丘山》:“千人石,俗传因生公讲法得名。《吴郡志》:泉石奇诡,应接不暇。其最胜者,剑池、千人石……。”

  四忆堂诗集校笺卷之三

  洞庭

  洞庭凭俯眺,烟水入云虚。过夏寒朱橘,清秋盛白蕖两峰相对日,小艇各分渔。搔首雄图后,因风想阖庐。

  校记:

  一“凭俯”,强善本作“一凭”。

  一

  二“相”,强善本作“皆”。

  笺注:

  “洞庭”,山名,在苏州市西南太湖中,有洞庭东山和西洞庭山。《清一统志苏州府》一《山》洞庭东山在吴县西南太湖中,一名胥母山。”又:“包山,在吴县西南太湖中,所谓西洞庭山也。一作苞山。”此诗约作于崇祯十七年秋。该年三月明亡,五月弘光帝即位南京。阉党余孽阮大铖柄政,捕杀东林、复社人士。七月方域逃浙江,八月返苏州,至九月中旬潜入南京。途中多有吟咏。

  “过夏寒朱橘”,《清一统志苏州府》一《包山》:“《续图经》:震泽有七十二山,惟洞庭最巨。居民以桑栀甘柚为常产。每秋高霜余,丹苞朱实与长松茂木相差于岩壑间,望之若金翠图绘可爱。”《方舆考证》卷四十四《苏州府山

  洞庭西山》:“包山在太湖中,又名洞庭山,四面皆水,地占三乡,环四十里,地宜橘柚。”

  “白蕖,白莲。

  “两峰”,洞庭东山和西洞庭山也。《方舆考证》引《方舆纪要》云:“洞庭东山与包山并峙,相去二十里,峰之最高者曰莫釐峰,视西洞庭差小而冈峦起伏。”贾开宗等评:“此如‘门对浙江潮’之对,切当奇拔,下句亦自潇洒。”

  “雄图”,宏伟的谋略。此指吴王阖庐之霸图也。

  “阖庐”,春秋吴王。诸樊子,一作阖闾,名光,王僚即位,光以己当立,阴纳贤士,使专诸刺杀王僚而自立。用伍子胥之言伐楚,大败之,威振中国。事见《史记吴太伯世家》。

  饮孝廉廷枢宅[自注]甲申作[一]

  深念扬雄老,艰难慎此躬。浮名朝暮蝶,往事马牛风。痛饮何妨醉,狂歌喜再逢。不才如贱子,舌在与公同。

  校记:

  一一各本总目皆缺目而卷三有文;资灿本未收此诗。

  二“扬”,强善本,本衙本、重刻本、扫叶本、万有本皆作“杨”,是。

  笺注:

  “杨廷枢”,计六奇《明季南略》卷四《杨廷枢血书并诗》条:“杨廷枢,字维斗,苏州人。无锡庠生,崇祯三年庚午解元(乡试第一名称“解元’,,乡试登第者统称“孝廉”或“举人”),与金坛周钟为复社长,名闻四海。清(兵)至,不剃发。丁亥(顺治四年)四月,时隐山中,被执,大骂不屈。舟中题书血衣,并赋诗十二首寄归,后见杀。”侯方域与杨廷枢为复社好友,崇祯十七年甲申,方域逃避阮大铖追捕途中,曾于苏州过访杨廷枢,作本诗。

  “扬雄”,“扬”,当作“杨”。《隋书》卷四十三:隋观德王杨雄,“有器度,雍容闲雅,进止可观”。“宽容下士,朝野倾瞻”。高祖恶其得众,阴忌之,夺其兵权,雄乃“闭门不通宾客”。杨廷枢领袖复社,深得士心,被朝廷摒弃不用,二人身世极相似,故用以喻廷枢。

  “浮名朝暮蝶”,《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而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此言“浮名”如梦幻之无常。

  “马牛风”,《书经费誓》:“马牛其风’。《疏》引贾逵曰:“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然则马牛风佚,因牝牡相逐而遂至放佚远去也。”

  “贱子”,自谦之词。《文选》卷二十八鲍明远《乐府八首》其一《东武引》:“主人且勿喧,贱子歌一言。”李善注:《汉书》(卷九十二《楼护传》):王邑请召宾邑,自称‘贱子’。”《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