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功者,亦不能妄于兴戎。盖战事至危。所牺牲者,国民之生命也。所耗损者,国民之财产也。故非关于国家大计,非兵力不足以维持者,不轻言动众。试观英杜之战,其原因之伏,非伊朝夕。金矿主久怀兼并之志,一九○五年英将露迷臣率兵驻杜,受金矿主之音旨也。杜人尽俘之。全英舆论沸腾,犹未出于战。后以争占籍问题,始决裂。杜人口止二十余万,而英人占籍者已十余万。故杜决议拒绝。英遂示威。杜立下哀的美敦书。战祸乃作。初年英败绩,益愤。前后发兵四十万,死伤六七万,耗帑五十万万。至今英人以为得不偿失。故今岁选举,主战党势力失坠。由是观之,战事岂得已耶?商务固足重。然以此单纯之原因,而遽出于战,毋乃易言乎?据最近统计表,英人在中国者五千六百人,美人三千五百人,德人一千六百人,法人一千二百人(半为教士),日本人五千二百人,葡人一千九百人。为此等人营业之故,而动各国之兵,彼政府议会何轻举妄动若此也!是故革命军兴,各国派兵保护彼商民,意中事也。然此基于国际法上之自卫权。(例如南昌教案起,法遣兵舰保护是也。国人不知,以为示威运动。由不知国际法上之自卫权故也。)不可为非。至于谓各国因保护商务之故,而联万国之众以来干涉,而实行瓜分,则真如小儿观剧而叹战事之易也。
(己)谓革命军崛起,必倚一国以为援。革命军之势盛,则此国之势亦盛。各国惧破均势之局,乃不得不出而干涉,遂至于瓜分。为此说者,较前诸说稍坚,而亦有其证据。以谓希腊之独立,求助于英。意大利之独立,求助于法。民党必连与国,然后可以胜利也。然此视敌之何如耳。希腊之敌为土耳其,意大利之敌为奥大利,其政府之威力,十倍于独立军,故非有奥援,不足自立。若中国则异是。使民族主义国民主义而普遍于我民族的国民之心理,则与革命军为敌者,只满洲人及其死党而已。灭此朝食,无所于疑也。至于各国之同情,固革命军所希望者。然所希望者,消极的赞成而已。起事之际,欲其承认为交战团体,成功之际,欲其承认为独立国。然欲得其承认,虽由于外交,实专恃乎实力。已有为交战团体之实,然后彼从而承认之。已有为独立国之实,然后彼从而承认之。所求于彼者不奢,故其后患不生也。要之,此说之前提,谓革命军必倚一国以为援。使革命军纯任自力,而不求助于人,则此说不能成立也。
(庚)谓革命军起,政府之力既不能平,则必求助于外国。外国出兵助之平乱,因以受莫大之报酬。为此说者,以为贱胡无赖,苟求保其残喘,必出于借兵平乱之政策也。夫虏之为此谋,容或意料所及。然使其借兵于一国耶?则虏先犯各国之忌。各国虑破均势之局,将纷起而责问。是徒自困也。使其借兵于各国耶?则各国之兵,非虏之奴隶,非虏之雇佣,无故为之致死耶?如谓虏以利啖之,彼将为利所动。不知各国苟欲攫利,其道甚繁,奚必出于助兵平乱耶?(有以英遣兵助攻太平天国事为证者,然此事别有原因,于后论之。)试以最近事证之。英兵之初入九龙也,乡民鼓噪逐之。英兵退回香港。电总理衙门檄两广总督,饬何长清剿平。英兵安坐而待也。广西游勇尝攻窜入安南,一在马头山,一在高平牧马。法兵安坐,檄苏元春平乱而已。虏借外兵耶?毋亦外人以虏为傀儡耳。谓外国利于报酬而不惮动天下之兵,亦见之未审而已。
以上七说,皆谓革命起,必被干涉者,所以为口实者也。其言之者非一人,其流行也非一日。吾今乃聚而歼之。抑吾之所言,非侥幸于外人之不干涉也,以本无被干涉之原因也。其所言非以意假定也,外审各国均势之大局,内察国民之实情而后立言也。夫各国之均势,前屡言之矣。至于国民之意力,今将言之。大抵国内而至于革命,必民族主义极炽之时也。人人怀亡国之痛,抱种沦之戚,卧薪尝胆,沉舟破釜,以求一洗。其革命之目的物,至单纯也。而对于外国及外国人,守国际法上之规则,此在我国民已毫无被干涉之原因矣。而为外国者,设因欲保商务,欲得报酬之故(上举原因之二种),连万国之众以来干涉(此为假定其干涉之言),斯时为我国民者将如何?其必痛心疾首,人人致死无所于疑也!则试约略计各国之兵数。庚子一役,为战地者,仅北京一隅耳。而联军之数,前后十万。今若言干涉,言瓜分。即以广东一隅而论,新安近英,香山近葡,彼非有兵万人,不能驻守。即减其数,亦当五千。以七十二县计,当三十余万。即减其数为二十万,至少十万。而其他沿江沿海诸省,当何如?至于西北诸省,则又何如?计非数百万不能集事。而我国民数四万万,其起义也,在国内革命,而无端来外人之干涉。满奴不已,将为洋奴。自非肝脑涂地,谁能忍此者!我国亡种灭之时,即亦各国民穷财尽之时也。而问各国干涉之原因,则曰:因欲得报酬,欲保傀儡之故。虽至愚者,亦有所疑而不信矣。且世勿谓我国民其弱,而各国之兵力至强也!练兵不能征服国民军,历史所明示矣。普佛之战,佛练兵尽矣。甘必大起国民军,屡败普军,为毛奇所不及料,不敢出诃南一步。古巴之革命也,金密士以数十人渡海一呼,壮士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