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名士作诗云:"九十行带索,荣公老无依。"余谓之曰:〔"陶诗本非警策,因有君诗,乃见陶之工。"或讥余贵耳贱目,使错举两联,人多不能辨其孰为陶,孰為今詩也。則為解曰:〕①榮啟期事近出列子,不言榮公可知;九十,則老可知;行帶索,則無依可知;五字皆贅也。若淵明意謂至於九十猶不免行而帶索,則自少壯至於長老,其饥寒艱苦宜②如此,窮士之所以可深悲也。此所謂"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古人文章,必不虚設耳。(《丛话》前四、《玉屑》十三、《历代》三十一)

  ----------------
  ①《历代》无"陶詩本非警策"至些數语。
  ②《历代》"宜"作"若常";案此句似应于"如"字断句,宜"似"当作"何"。

  七、学诗贵识
  山谷言学者若①不见古人用意处,但得其皮毛,所以去之更远。如"风吹柳花满店香",若人复能为此句,亦未是太白。至于"吴姬压酒劝客尝","压酒"字他人亦难及。②"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益不同。"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至此乃真太白妙处,〔当潜心焉。〕③故学者〔要〕④先以识为主,〔如〕⑤禅家所谓正法眼〔者〕。⑥直须具此眼目,方可入道。(《丛话》前五、《竹庄》五、《诗林》一)

  ---------------
  ①《竹庄》"若"作"苦"。
  ②案:赵彦卫《云麓漫钞》十谓"此乃吴人方言耳,至今酒家有旋压酒子相待"之语。
  ③《诗林》无此四字。
  ④《诗林》有"要"字。
  ⑤《诗林》有"如"字。
  ⑥《诗林》有"者"字。

  八、杜诗学沈佺期
  古人学问必有师友渊源,汉杨恽一书,迥出〔当时〕①流辈,则司马迁外孙②故也。〔自〕杜审言已〔自〕③工诗,〔当时〕④沈佺期、宋之问等,同在儒馆为交游,故老杜律诗布置法度,全学沈佺期,更推广集大成耳。〔沈云:"雪⑤白山青千万里,⑥几⑦时重谒圣明君?"杜⑧云:"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⑨沈云:"人如⑩天上坐,鱼似镜中悬。"杜云:"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是皆〕⑾不免蹈袭前辈,然前后杰句,亦未易优劣〔也。〕⑿(《丛话》前六、《草堂诗话》一、《历代》三十九)

  案:此意亦本山谷,见《渔隐丛话》,后人推衍此意,论述益繁,详见王楙《野客丛书》卷七《损益前人诗语》条。

  ----------------
  ①《历代》无此二字。
  ②《草堂诗话》"孙"作"甥"。
  ③《历代》无二"自"字。
  ④《历代》无此二字。
  ⑤《草堂诗话》"雪"作"云"。
  ⑥《全唐诗》四作"两地江山万余里"。
  ⑦《全唐诗》"几"作"何"。
  ⑧《草堂诗话》"杜"作"甫"。
  ⑨《历代》无"沈云"至此数语。
  ⑩《全唐诗》四"如"作"疑"。
  ⑾《历代》无此二字。
  ⑿《草堂诗话》有"也"字。

  五、律诗法同文章
  古人律诗亦是一片文章,语或似无伦次,而意若贯珠。〔《十二月一日》诗云:"今朝腊月春意动,云安县前江可怜。"①此诗立意念岁月之迁易。感异乡之飘泊。其曰:"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水②船?"则羁愁旅思,皆在目前。"未将梅蕊惊愁眼,要取楸花媚远天。"梅望春而花,楸将夏而(乃)③繁,言滞留之势,当自冬过春,始终见梅楸,则百花之开落皆在其中矣。以此益念故国,思朝廷,故曰:"明光起草人所羡,肺病几时朝日边。"《闻官军收(河南)④河北》诗云:"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夫人感极则悲,悲定而后喜,忽闻大盗之平,喜唐室复见太平。顾视妻子,知免流离,故曰:"却看妻子愁何在?"其喜之至也,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故曰:"漫展诗书喜欲狂。"从此有乐生之心,故曰:"白日放歌须纵酒。"于是率中原流寓之人同归,以青春和暖之时即路。⑤故曰:"青春作伴好还乡。"言其道途则曰:"欲从巴峡穿巫峡。"言其所归则曰:"便下襄阳到⑥洛阳。"此盖曲尽一时之意,惬当众人之情,通畅而有条理,如辩士之语言也。〕⑦《游子》诗云:"巴蜀愁谁语,吴门兴杳然",巴蜀既无可与语,故欲远之吴会。"九江春草外",则想象将来吴门之景物。"三峡暮帆前",则去路先涉三峡之风波。"厌就成都卜,休为吏部眠",君平之卜所以养生,毕卓之酒所以忘忧,今皆不能如意,则犯三峡之险,适九江之远,岂得已也哉?夫奔涉万里无所税驾,伤人世险隘,不能容己,故曰:"蓬莱如可到,衰白问群仙",终焉。〔(后之)⑧骚人亦多此意,〕⑨〔《题桃(树)⑩》诗云:"小径升堂旧不斜,五株桃树亦从遮。"此诗意在第一句:旧堂小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