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古句入律调者适得其反。而齐梁如沈约诸人,及初唐诗间亦杂一二古句,至后人始究其极。故虽曰齐梁体,实亦可谓唐人之创作也。

△《夜夜曲》 沈约

河汉纵且横,(平)北斗横且直(古句)。星汉空如此,(仄律句)宝知心有忆。孤灯暧不明,(平)寒机晓犹织。零泪向谁道,(仄)鸡鸣徒叹息。

齐梁仄调,上句落平,平韵皆落仄。故拟齐梁者,皆用仄调,而诗则仍古调、古句,与魏汉不异也。

△《宿东斋晓兴》 白居易

温温土炉火,(仄)耿耿纱笼烛。独抱一张琴,平夜入东斋宿。宵声度残漏,(仄)帘影浮初旭。头痒晓梳多,(平)眼昏春愁足。负暄檐宇下,(仄)散步池塘曲。南雁去未回,(平)东风来何速。(古句平仄对照。)雪依瓦沟白,(仄)草绕墙根绿。何言万户州,(平)太守常幽独。

此首共十六句,四句一组。第一句第五字皆仄,不谐韵,而无句不律。但如仄仄仄平平起者,下句用平平平仄仄,一联可也,第二联则决不可用。此正齐梁与近体之别,一入律调,上下相粘,便非齐梁矣。

△《越女词》 李白

长干吴儿女,(古句)眉目艳星月。(律)履上足如霜,(律)不着鸦头袜。

律上下不粘。而句中平仄亦不对照,如律诗也。

○初唐体

初唐古诗,亦衍自齐梁,但句第二字上下相粘如律,是其变体耳。

△《咏瓢》(此法最为普通。) 张说

美酒(仄)酌悬瓢,(平)真淳(平)好相映。(仄)蜗房(平)卷堕首,(仄)鹤颈(仄)抽长柄。(仄。“长”字“颈”字与上句对照。)雅色(仄)素而黄,(此字可仄,但“者”字宜平。)虚心(平)轻且劲。(仄)岂无(平)雕刻者,贵此(仄)成天性。(此两平仄乘除,盛于齐梁时,至唐竟成仄韵,古诗不易之法。)

(五言长篇仄韵唐调)

△《奉使登终南山》 王湾

常爱南山游,(平)因而尽原隰。数朝至林岭,(仄)百寻登嵬岌。石壮马径穷,(平)苔色缘步入。物奇春状改,气远天香集。虚洞策杖鸣,(平)低云拂衣湿。倚岩见庐舍,入户欣拜揖。问性矜勤劳,(平)示心教澄习。玉英时共饭,芝草为余拾。境绝人不行,(平)潭深鸟空立。一乘从此授,九转兼是给。辞处若轻飞,(平)憩来惟吐吸。闲襟超已胜,回路倏而及。烟色松上深,(平)水流山下急。渐平逢车骑,向晚过城邑。峰在野趣繁,(平)尘飘宦情涩。辛苦久为吏,劳生何妄执。日暮怀此山,(平)悠然赋斯什。

此种长篇古诗,皆从齐梁化出,然章法不异古人。

△《晚夏马嵬卿叔池亭即事寄京都一二知己》 王湾

忝职畿甸淹,(平)滥陪时俊后,才轻策疲劣,(仄)势薄常趋走。牵役劳风尘,秉心生岩薮。宗贤开别业,形胜代希偶。竹绕清渭滨,泉流白渠口。逡巡期赏会,挥忽变星斗。逮此乘务闲,因而访幽叟。入来殊景物,行复洗纷垢。林静秋色多,潭深日光厚。盛香莲近拆,新味瓜初剖。滞拙怀隐沦,书之寄良友。

此与上首同一句法。

△《息舟荆溪入阳羡南山游善相寺呈李功曹》 羊士谔

结缆兰渚晓,紫晶上连冈。晏温值初霁,去绕山河长。献岁冰雪尽,细泉生路傍。行披松杉入,激川横石梁。层阁表精庐,飞梦切云翔。冲襟得高步,清眺极远方。潭嶂积佳气,荑英多早芳。具观泽国秀,重使春心伤。念遵烦促涂,荣利骛隙光。勉君脱冠意,共匿无何乡。

△《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 王维

秋色有佳兴,况君池上闲。悠悠西林下,自识门前山。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嵯峨对秦国,合沓藏荆阕。残雨斜日照,夕岚飞鸟还。故人今尚尔,叹息此颓颜。

此两首,以其平韵,故上句五字皆仄。虽与上两首仄韵落平者微异,但仍齐梁诗体,董初平韵与仄韵同法,见前。盖齐梁平韵诗皆平仄相间、古句迭用者也。

○柏梁体

元封三年,汉孝武帝作柏梁台成,诏群臣能为七言诗者,乃得上坐。自帝起,人各一句,句皆有韵,后人号曰“柏梁体”。其实古歌如《饭牛》、《灵宝谣》已肇始“柏梁”矣。体贵浑成,句宜蝉联,起承转合之间,不绝如缕。但有歌行而无古诗,故句调可入古,亦不妨略参近体,如乐府。但古诗有全平、全仄者,于柏梁体不相宜也。

日月星晨和四时,(帝)骖驾驷马从梁来。(梁王)郡国士马羽林材,(大司马)总领天下诚难治(丞相),和抚四夷不易哉。(大将军)刀笔之吏臣执之,(御史大夫)撞钟击鼓声中诗,(太常)宗室广大日益滋。(宗正)周卫交戟禁不时,(卫尉)总领从官柏梁台。(光禄勋)平理清谳决嫌疑,(廷尉)修饰舆马待驾来,(太府)郡国吏功差次之,(大鸿胪)乘舆御马主持之。(少府)陈粟万硕扬以箕,(大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