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也若此。(五言。不和,所谓短续长也。)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长句。下句短绩长,故必合。)剑阎峥嵘而崔嵬。(着此句合。挽其险也,如此而下句四言亦不杂出。)一夫当关,(句)万夫莫开。(四言)所守或非亲,(五言)化为狼与豺。(句)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四言)锦城虽云乐,(五言)不如早还家。(与“一夫当关”对照。)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律诗

自齐梁体兴,降及陈隋之季,渐由乐府变入律调。至初唐而分,四子而著。其后诗律愈细,遂于古诗、乐府格不相入矣。所谓唐律者,由唐而尊,非谓自唐始也。唐人短曲有作如近体排律、近体绝句者,本此。

五言仄起

△《折杨柳》 徐陵

弱々河堤柳,依依魏主营。(初唐律诗有以封偶起者,本此。)江陵有(仄)。(初唐以后此字不容假借。)旧(此字可平,俗为“四子句”也。)曲,洛下作新声。妾对长阳苑,君登高(平。唐人此字断不可借。)柳城。春(此字可作仄)还应共见,荡子太无情。

此篇本乐府,以其近律,故录之,以见唐律之来源。

△《秋日阮隐居致薤三十束》 杜甫

隐(此字仄,可借作平。)者柴门内,畦(此字平,不可借作仄。)蔬绕舍秋。盈(此字平,可借作仄。)筐承露薤,不(仄,可借作平。)待致(必仄)书求。束(可平)比青刍色,圆(平,决不可仄。如仄,三字须平。)齐玉(必仄。)饬头。衰(平,可仄。)年关隔冷,味(仄,可平。)暖并(必仄。)无忧。

此篇律诗正调。句第一字有可借不可借者,而第三字平仄决不借。有借者与此不同,谱详后。

△《送王五昆季省亲》 孟浩然

公子恋庭帏,(必谐微韵。)劳(平,不可仄。)歌涉海涯。水乘舟橄去,亲望老莱归。斜日催乌鸟,清江照彩衣。平生急(仄)难(平)意,(四字平,则三字必仄;三平则四必仄。俗谓“四子句”。)遥仰鹊飞。

△《秋登张明府海亭》(平起) 孟浩然

海亭秋日望,(如第四字平,第三字仄。说见上。)委曲见(必仄)江山。染翰聊题壁,倾(不可仄,若仄第三字须平。)壶一解颜。歌逢彭泽令,归赏故(必仄)园间。予亦将琴史,栖迟共取闲。

△《风雨》 李商隐

凄(必平)凉(宝剑篇),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销愁又几年。

五言律诗正调尽此。总之,三、五字仄声可单,而平声不可单。

律诗借声

唐人借声,专论一三五字,非出韵也。今人不知,辄曰一三字勿论,不亦误甚!或即以为体者,亦谬。体以古句入律调,而借声则于一句之内、两句之间,或间一句,或隔两联,于一三五字,宜平者仄,宜仄者平,互易其声而已。

△《新年赠友》 许棠

一(此字平,则下句不借。)月月(宜乎反仄)相似,一年年(必平。宜仄反平。此两可互易也。)不同。清晨窥古镜,旅貌近衰翁。处世闲难得,关身事半空。浮生能几许,莫惜醉春风。

△《送从兄归隐兰溪》 许浑

名(平可仄)高犹(宜仄反平)素衣,穷巷掩(此句此字非借韵,不可平。)荆扉。渐(此字可平)老故(宜平反仄,无下句作偶,必不可仄。)人少,久(此字可平)贫豪(宜仄反平)客稀。塞(仄)云横剑望,山(平)月抱琴归。几日兰溪醉,藤花拂钓矶。

△《白鹭鸶》 李白

鹭莺下(平反仄)秋水,孤飞如(仄反平)坠霜。心闲且(平反仄)未去,独立沙(仄反平)洲傍。

五言拗体即半格诗

拗在一、三、五字者,犹近体律句也。拗在二、四、六字者,则以古句入律调矣。但五言拗体,一、三、四字可互易,而第二字必与上句相粘。第五字落韵,仍须平、仄相间,与律诗落韵同。或以其似律也,则平、仄错出;似古也,而调不相入。乃名之曰“半格诗”。竟有疑为古诗齐梁体者,不知古诗上下每句皆不粘,而“齐梁”有粘,有不粘。独五言半格诗,虽参一二古句,而通篇无不粘者。惟句中平仄,一、三、四、五字亦必互易如借声中之一、三字,无单拗者也。

△《蕃马》 杜甫

致此(此二字平,下当接仄仄仄平平。)自僻(宜平反仄)远,又非珠(宜仄反平)玉装。如何出奇怪,(四子体句)每夜吐(必仄)光芒。虎气必(宜平反仄)腾上,龙身密(宜仄反平)久藏。风尘苦(宜平反仄,亦可。)未息,待汝奉明王。

△《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五言起句用全仄者,下句第三字必平,但第四字仄声不可轻易。)驱车登(必平)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长安早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