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顾炎武《诗本音》曰:“凡《诗》中语助之词,皆以上文一字为韵,如兮、也、之、只、矣、而、哉、止、思、焉。‘我思且忌猗’之类,皆不入韵。故‘寤寐求之’句,以‘求’不以‘之’也。又两字如‘著之’、‘乎尔’是也。但每章中独用一句者则入韵,古诗歌、楚词皆同此例。”言诗者不可不知也。

△通章成韵

《诗》“汉之广矣”及“亦既见止,亦既观止”等句,皆通三章成一章法,故不必于本章取叶。顾甯人以谓通叶者,误也。又“出宿于干,饮饯于言,载车载牵”,当作“牵”。“脂泽其轮,而挽其车”次章,“曹”当作“潜”。《尔雅》《释水》:汉水别名曰潜。又地名。《春秋隐》二年,公会戎于潜。今“牵”音“辖”,则音乖而义强。韵既不协,且上下两章亦不成章法矣。

△用韵不拘

《诗何彼衤农矣》,上章以“衤农”为韵,下章则以“矣”为韵。古人用韵,变化不拘且,无杂出之病也。

△唱和歌诗

《诗》“汉之广矣”、《麟之趾》、《殷其露》、《野有死》、《何彼衤农矣》、“彼茁者葭”、“绿兮衣兮”、“燕燕于飞”、“终风且暴”、“凯风自南”、《出其东门》、《关雎》等篇,皆相和歌诗也。故末句不叶,三章通为一韵。所谓一唱三叹,余声煞尾。新乐府《阳关三叠》亦即此义。

△上下句叶

“习习谷风”。(叶心。)“以阴以雨”。(叶怒。)“勉同心,不宜有怒。”

“采葑采菲”。(叶违。)“无以下体”。(叶死。)“德音莫违,及尔同死”。更有“涉彼阿丘”“行道迟迟”、《君子于役》诸篇,唐人律诗有本此体者。(详后。)

△上下转叶

“乃今之人也,怀婚姻也”。(叶人。)“大无信也,不知命也。”(叶信。)

更有《匏有苦叶》、“式微式微”、“静女其变”诸篇,“信”、“命”古皆平声,此或暗合,然别篇则固转韵也。

△首尾叶韵

“鱼在于沼”。(叶。)“亦匪克乐,潜虽伏矣”。(两句叶。)“亦孔之”。

更有“哀哉不能言”等篇,“乐”诸家并音“效”,非也。

△三声通叶

“自牧归夷”。(平。)“洵美且异”。(去。)“匪女之美”。(上。)“美人之贻”(平)。

又有“彤弓招兮”、“零露溥兮”诸篇,顾甯人、毛西河以谓通叶,实则古人自有此一体。上一篇亦可为首尾叶韵,盖“异”,古通上声也。

△句中叶韵

“有弥济盈,有鸢(叶弥,鸾从唯得声。)雉鸣。”(叶盈)。“济盈(叶)不濡执,(叶牡)。雉鸣(叶盈)。求其牡。”他如《君子偕老》等篇,皆是。又《大雅》:“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又“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不闻亦式,不谏亦入”。皆句韵也。

△字字叶韵

“凤凰(叶桐、冈、阳。)鸣矣,(叶生)。于彼高(叶朝)。冈。梧桐(武王以同叶封弟于唐,古人“桐”“唐”音同。)生矣,于彼朝阳”。“摹摹(叶离)。萋萋,(叶喈)。离离喈喈。”

△长篇平仄间叶

“韩侯取妻,(叶之)。汾王之甥,(迎)。蹶父之子。(叶里、止)。韩侯迎止,(迎叶甥、止、子。一句分叶数韵,诗常有之。)于蹶之里。百两彭彭,八鸾锵锵,丕显其光。(此三句自叶。)诸娣从之,(叶)。祁祁如云。韩侯顾之,烂其盈门。”

一章之起,三句不叶,而分应各句,竟无句不叶。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两句不相叶,而分叶各句。)设业设虞,(叶瞽。)崇牙树羽。应田县鼓,靴磬祝圉。既备乃奏,箫管备举。(以上叶瞽、虞。)唣唣厥声,肃离和鸣,先祖是听。(以上叶庭。)我客戾止,(叶瞽)。永观厥成。(叶庭)。”

起两句与结两句对照,成一章法。其他“砒兮砒兮”,“君子于役”,“嗟嗟列祖”,皆然。又“野有死”叶,“有女怀春”是间句叶也;而“白茅包之”,“茅”“包”自为叶“吉士诱之”,“士”、“诱”亦自为叶,则更巧矣。



●卷五

○声调谱

汉魏以还,四言章法、韵调,并宗《风骚》。惟五言,如《古诗十九首》及苏李诸作,无迹可求,颇疑伪托。故曾文正缉《三十家诗钞》,删之不录,而断自建安、黄初为始,良有以也。然古诗五言,一篇之中,大抵意转调变,不拘一格。至唐人始各以心得,采为诸体。建安、黄初一体也;齐梁一体也;以齐梁之声调,行建安、董初之句法,又一体也。今采古诗明白易晓者,略著于《声调谱》中,藉与唐调互参焉。

△《赠妇诗》 秦嘉

肃肃仆夫征,(平)锵锵扬和铃。(五平)清晨当行迈。(仄)东带待鸡鸣。

顾看空室中,(平)髻鬓想姿形。一别怀万恨,(仄)起坐为不宁。